猜你喜欢
(报告出品方/作者:首创证券,曲小溪)
1 光伏设备:需求共振 技术迭代,未来设备端高景气延续1.1 光伏装机超预期,行业高景气延续
光伏装机量高增长,行业景气度延续。国内方面,2022 年 1-9 月国内光伏新增装机 52.6GW,同比增 106%,其中户用光伏新增装机 16.59GW,集中式光伏新增装机 17.27GW, 工商业分布式光伏新增装机 18.74GW。海外方面,2022 年 1-9 月中国光伏组件出口累计 规模达到 121.5GW,同比增长 89%。在硅料价格维持高位背景下,海内外光伏装机需求 依然旺盛。随着明年硅料产能释放,硅料价格将逐步回落,未来光伏新增装机需求仍将 持续释放。
硅料供需格局改善,硅料价格将迎来拐点。硅料价格从 2020 年 1 月的 73 元/kg 上 涨至 2022 年 10 月的 307 元/kg,上涨幅度超过三倍。主要原因是下游需求持续增加,供 不应求导致。产业链价格上涨,导致集中式电站装机需求被抑制,2022 年前三季度新增 装机中有 70%为分布式。2022 年以来,硅料扩产加速,预计今年国内的多晶硅产能将达 到 120 万吨,产量突破 80 万吨。2023 年全球硅料的有效供给约 130 万吨,可支撑 370GW 以上的装机,对应 500GW 的组件产出,新增产能集中在 2023 年的下半年投放。随着供 需格局改善,硅料价格将回落,下游盈利能力将增强,此前受产业链价格压制的装机需 求将复苏。
HJT 产业化加速,电池厂商扩产加快。2020 年 HJT 新增 1.85GW,2021 年新增 8.1GW。2022 年以来,HJT 行业招标节奏加快。今年以来印度信实、华晟、隆基、华润 电力等在 HJT 领域开始发力,明确规划产能超过 30GW,预计今年新增扩产达到 20- 30GW。2023 年扩产规模将超过 100GW。随着下游扩产潮来临,光伏设备将充分受益。
2 锂电设备:关注新技术带来的增量机会2.1 2022 年新能源车渗透率超预期,政策利好延续
2022 年新能源汽车单月渗透率创新高。根据中汽协数据,2022 年 1-10 月,国内新 能源汽车销量达到 528 万辆,同比 108.4%,累计销量对应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达到 24%。 10 月当月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达到 28.51%,环比提升 1.4pct。随着部分新能源车型开始降 价,年底新能源车单月销量和渗透率有望再创新高。
得益于新能源汽车销量快速增长,动力电池装机量呈高速增长势头。下游需求高 涨,动力电池产量和装机量快速攀升。2022年1-10月,我国动力电池累计产量425.9GWh, 累计同比增长 166.5%,我国动力电池累计装车量 224.2GWh, 累计同比增长 108.7%。
国内电池厂商市占率持续提升,全球竞争力增强。宁德时代作为全球动力电池龙 头,国内装车量占比接近一半,2020 年装车量 34.3GWh,全球占比 24%,2021 年装车 量为 96.7GWh,全球占比 32.6%,市占率进一步提升。随着宁德时代在海外建厂,未来海 外动力电池收入占比将稳步提升。
目前国内新能源汽车发展以市场驱动为主。国内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政策由双积分接 力财政补贴,成为国内发展新能源汽车的重要驱动力量。双积分政策于 2018 年 4 月 1 日起实行,在补贴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的情况下,双积分将推动企业逐步向电气化转 型,推动整个行业有序健康地发展。 2020 年 4 月,四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完善新能源 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明确将财政补贴政策期限延长至 2022 年底,补 贴退坡力度和节奏得到平缓,原则上补贴标准分别在上一年基础上退坡 10%、20%、30%。 2020 年 10 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该《规 划》明确了未来 15 年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方向,到 2025 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 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 20%左右。2021 年 10 月发布的《2030 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提 出,到 2030 年,当年新增新能源、清洁能源动力的交通工具比例达到 40%左右。
美国对新能源汽车政策迎来拐点,未来渗透率有望快速提升。2020 年,全球新能源 汽车销量为 312.48 万辆,而美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仅为 33.3 万辆,同比增长 3.1%,渗透 率 2.2%,远低于中国和欧洲市场。拜登上台后,对电动车发展提出了明确规划和刺激方 案。2021 年 8 月,拜登签署行政令,到 2030 年实现美国 50%的汽车销售为新能源汽车。 2022 年 8 月,美国通过《2022 年通胀削减法案》,该法案规定电动车享受税收抵免 7500 美元,但是增加了美国制造的限制条件,取消了单一车企享受补贴最高数量为 20 万辆 的限制,将提升美国电动车的渗透率。 全球主流车企推动电动化。双碳背景下,减碳和脱碳已成为传统车企向新能源转型 的重要驱动力。目前大众、丰田、宝马、戴姆勒、通用、特斯拉等跨国车企提出了碳中 和目标。而吉利汽车、长城汽车、比亚迪等国内部分车企提出了在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 下的应对举措。2021 年 11 月 10 日,在英国格拉斯哥举行的第 26 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 会期间,福特、通用、捷豹路虎、奔驰、沃尔沃六大车企承诺,2040 年前将停售燃油车, 到时将只出售零排放的新能源汽车。比亚迪宣布从 2022 年 3 月起,停售燃油车,专注 于 EV 纯电动和 DM 插电混动汽车业务。在全球碳中和的浪潮下,全面拥抱新能源汽车 是各大车企的必然选择。
2.2 电池厂商扩产规模大,锂电设备将延续高增长
2.2.1 新能源车需求旺盛,动力电池扩产有望持续
下游需求强劲,全球动力电池厂商仍在扩产。根据 EV-Volumes 数据,2021 年全球 新能源汽车销量约 650 万辆,2022 年预计超过 1000 万辆,全球新能源汽车需求持续高 增。随着全球新能源车渗透率的大幅提升,预计 2023 年动力电池产量将迈入“TWh” 时代。过去两年,宁德时代、比亚迪为代表的成熟厂商引领行业国内动力电池厂商大幅 扩产。展望未来,扩产动力主要来自于:(1)国内电池厂商出海。宁德时代欧洲产能加 速落地:2022 年 3 月德国工厂已获得 8GWh 电芯生产许可。8 月发布公告,将在匈牙利 投资不超过 73.4 亿欧元建立电池厂,将进一步完善公司海外产能布局。(2)国内二线电 池厂商扩产弹性大。蜂巢能源规划 2025 年实现 600GWh 电池产能,出货量 450GWh; 中 航锂电预计 2025 年动力电池目标产能至 500GWh,2030 年预计产能达 1TWh;国轩高 科 2025 年产能规划目标为 300GWh。(3)海外电池厂商加速扩产。LG 新能源、松下、 SK On、三星 SDI 以及海外整车厂参与建设的电池厂。
2.2.2 受益于动力电池扩产浪潮,锂电设备业绩快速增长
锂电设备企业业绩持续高增。本次统计的锂电设备企业共计 12 家,包括先导智能、 杭可科技、利元亨、赢合科技、联赢激光、海目星、星云股份、金银河、先惠技术、今 天国际、斯莱克、科瑞技术。2022 年前三年季度,12 家锂电设备公司合计实现营业收 入 350 亿元,同比 76.24%,归母净利润 36.80 亿元,同比 73.27%。2022Q3 单季度实 现营收 141.82 亿元,同比 70.90%,归母净利润 17.68 亿元,同比 90.43%,受益于下游 扩产浪潮,锂电设备行业业绩继续高速增长。
锂电设备板块毛利率和净利率逐季提升,未来有望继续改善。2022Q3 锂电设备毛 利率为 32.64%,同比提升 1pct,环比提升 3.06pct,净利率为 12.80%,同比提升 1.26pct, 环比提升 2.44pct。盈利能力逐季改善,主要原因是:(1)2022Q3 确认的订单为 2021 年 所签订,当时锂电行业扩产加速,锂电设备行业处于卖方市场,新签订单质量高;(2) 锂电设备行业规模持续扩大,规模效应增强。
合同负债和存货高增长,在手订单充足。截至 2022 年三季度,锂电设备公司存货 为 299.39 亿,同比 59.13%,合同负债 194.55 亿元,同比 86.30%。存货和合同负债作 为设备公司订单的前瞻性指标,表明整个锂电设备行业在手订单充足,短期业绩将高速 增长。
2.2.3 到 2025 年国内锂电设备需求累计将超过 2400 亿元
国内锂电设备空间大,2021 年已超 580 亿。根据 GGII 数据,2021 年国内锂电生 产设备市场规模为 588 亿元(不含模组与 PACK),同比 105%,其中前段、中段、后段 设备市场规模分别为 259 亿元、210 亿元和 119 亿元,占比分别为 44.05%、35.71%、 20.24%。未来在新一轮扩产潮带动下,2022 到 2025 年我国锂电设备市场规模将达到 2400 亿元。
海外电池扩产提速,将带动全球锂电设备市场规模大幅提升。从一、二线电池厂 商扩产规划看,2023 和 2024 年仍将是动力电池扩产高峰。2022 年 1-10 月,国内新能源 汽车渗透率已经达到 24%,已经超过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 年)》中 所提出的“到 2025 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占比达到 20%左右”的目标。根据盖世汽 车研究院预计,2025 年国内新能源乘用车渗透率将达到 46%。我们做出如下核心假设: (1)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中国、全球分别为 45%、32%。 (2)单 GW 投资额:国内单 GW 设备投资额目前为 1.8 亿元,国外单 GW 投资额 为 2.2 元。2025 年分别降至 1.6 亿元和 1.8 亿元。 (3)平均单车带电量:目前新能源汽车主要分为 BEV 和 PHEV,国内二者平均带 电量分别为 55 KWh 和 23 KWh,二者销量占比分别为 75%、25%,因此平均带电量为 47KWh。假设到 2025 年提升至 65KWh。 (4)产能利用率:目前产能利用率约 50%,2025 年提升至 55%。 (5)产能更新资本支出:锂电设备每隔 4-5 年需要更新,假设 2022-2025 年平均 每年更新的资本开支为 200 亿元、90 亿元。
2.3 动力电池新技术带来增量设备需求
2.3.1 4680 大圆柱、刀片电池等催生新设备需求
特斯拉圆柱电池产业化提速,未来渗透率将提升。4680 电池是特斯拉提出的圆柱 电池,其直径为 46mm,高度为 80mm。相对于传统的 21700 圆柱电池,其能量方面提 高 5 倍,续航里程提高 16%,最大的特点是采用全极耳设计。全极耳技术能够成数量级 的降低电池内阻和发热速率,在解决高能量密度电芯的散热问题上具有显著优势。全极 耳与集流盘或壳体连接中,对激光焊接技术要求较高:从传统两个极耳的点焊到全极耳 面焊,焊接工序和焊接量都变多,激光强度和焦距不容易控制。全极耳生产过程对设备 端提出了更高要求,特别是对激光焊接设备要求更高,激光设备价值量得到提升。
比亚迪刀片电池具备高安全性、续航时间长、强度高等特点。刀片电池与方壳电池 相比,高度没有变化,厚度比软壳电池略厚。主要的变化是长度由 435 mm 增加到 2500 mm。刀片电池的制作基于 CTP 技术,一方面,该技术提高了电池组的内装空间利用率, 提高了内装功率;另一方面,它减少了背包的质量,提高了整个背包的能量密度。刀片 电池基于磷酸铁锂技术的创新,采用叠片工艺,具有更高的能量密度、稳定的内部结构、 更高的安全性、整体散热性能好等优点。
叠片工艺与卷绕工艺在生产工艺存在一定区别。卷绕是将制片工序或收卷式模切机 制作的极片卷绕成电芯,原材料按照负极、隔膜、正极、隔膜的顺序进行卷绕。叠片是 将模切工序中制作的极片叠成电芯,例如典型的“Z”字形叠片,正负极分别叠在隔膜 两面,隔膜以“Z”字形穿行其间而隔开两极。以方形电池上的叠片工艺为例,传统动 力方形电池卷绕工艺与叠片工艺流程差异主要在模切工序和极组成型工序,其他工序的 加工方法均相同,其中最大的差异在于极组成型方式的不同。
未来机床行业主要受益于下游需求复苏和国产替代逻辑。目前我国高端数控机床 国产化率不足 10%,以科德数控、纽威数控为代表的国内机床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核 心零部件国产化率持续提升,未来高端数控机床国产替代进程将加速,在此进程中,国 内工业母机龙头将崛起。
(1)科德数控:科德数控已经掌握五轴联动数控机床、高档数控系统、关键功能 部件的核心技术,整机自主化率达到 85%。公司主要产品包括五轴立式加工中心、五轴 卧式加工中心、五轴卧式铣车复合加工中心、五轴龙门机四大通用产品和五轴工具磨、 五轴叶片机两大专机。1)公司整机产品自主化率高,公司掌握五轴联动数控机床、高档 数控系统和关键功能部件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各类型机床设备均配套自主研制的高档 数控系统、伺服驱动、电机、电主轴、摆头、转台等关键功能部件,整机自主化率 85%, 国产化率 95%。2)公司的设备在精度、动态性能、可靠性等综合性能上能够满足军方 的需求。整机的复购率高达 40%。3)五轴数控机床高性价比。公司的设备部分参数已 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同时价格有明显优势。4)未来将迎量价齐升。产能方面:公司原 计划 2024 年-2025 年实现 500 台产能目标,机加产线 2024 年全面投产后,预计可支持 年产 1000-2000 台五轴设备。2022 年三季度末,在手订单中整机均价约 240 万元,未来 整机单价或仍将逐步提升。
(2)纽威数控:公司专注于中高端数控机床,目前掌握了机床精度与保持领域、 机床高速运动领域、机床故障分析解决领域、操作便捷领域、复杂零件加工领域、功能 部件自主研发领域 6 大核心技术。目前公司已推出大型加工中心、立式数控机床、卧式 数控机床等系列 200 多种型号的机床产品,广泛应用于汽车、新能源、工程机械、模 具、阀门、自动化装备、电子设备、航空、通用设备等行业,产品和下游覆盖范围广。 未来公司会加大新能源、航空航天及风电三个高景气行业的投入,未来随着行业需求增 加,公司机床销量将稳定增长。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精选报告来源:【未来智库】。「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