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你喜欢
作者:圆的方块
编辑:小柒
商用锂离子电池的内部结构,图片来源:参考文献[1],翻译:圆的方块
充电时,锂离子从正极中出来,经过电解液,穿过隔膜到达负极,放电时则相反。于是,随着电池的使用,锂离子如同一辆公交车,携带着作为乘客的电荷们,不断地在两极间往返,完成充放电的功能。而隔膜的作用就是阻隔正负极,防止短路的发生。
这种四位一体的设计,给锂离子电池带来了巨大的成功,但却也在多个方面埋下了隐患。
首先,电池内部的电解液含有大量有机物,比如碳酸乙烯酯、碳酸二乙酯、碳酸二甲酯。这些家伙一个个都自带燃爆属性,脸上写着“远离火源”四个大字。
此外,一块电池的正负极一旦短路,就会大量发热,甚至产生火花。不少人小时候可能做过这样的实验:拿铁丝把一节电池的正负极连起来,铁丝会变烫,甚至可以拿来切泡沫,就是这么个原理。
既然短路这么危险,人们自然就想到要用个东西把正负极隔起来,于是就引入了隔膜。
图片来源:参考文献[3] ,翻译:圆的方块。
通过在隔膜之中插入一层二氧化硅纳米颗粒,可有效组织枝晶刺穿隔膜,图c是这种夹心结构侧视图,图d是二氧化硅纳米颗粒的微观形貌。
再有就是电解液。电解液可燃,那就想办法让它烧不起来吧。
于是,他们用特殊纺丝的方法做了一批中空的纤维,然后将阻燃剂密封在这些纤维内部,再用这些纤维编制成隔膜。
这样一来,不仅能很好地隔开正负极,一旦发生起火,纤维的外壳受热融化,就会释放出里面的阻燃剂,从而瞬间阻止燃烧蔓延。这相当于给“火药桶”配了个“灭火器”。
作者名片
赞在这里,帮忙点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