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宝店铺 阿里店铺 服务热线:18968044126

> 行业动态 > 行业动态 > 氨基化氢氧化镁负载海藻酸钠包裹纳米零价铁粒子用于有效除铬
氨基化氢氧化镁负载海藻酸钠包裹纳米零价铁粒子用于有效除铬
来源:博学的艺术家Lm 2023-05-12 221
  • 收藏
  • 管理

    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铬被广泛用于电镀、皮革制造和颜料生产等领域,产生了大量的含铬废水,对水环境造成了严重的铬污染。一般来说,Cr(VI)和Cr(III)的氧化形式是自然环境中铬的主要形式。由于Cr(VI)对人体的高溶解性和流动性、毒性、致癌性和致突变性,对人类健康构成巨大威胁。因此,有效去除水中的六价铬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与六价铬相比,三价铬的毒性较低,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然而,随着水中Cr(III)含量的增加,Cr(III)造成的污染也逐渐加重。在大多数情况下,由于Cr(VI)的高毒性,许多研究都是针对Cr(III)进行的,所以Cr(III)的去除被忽视了。因此,开发一种能同时有效去除Cr(VI)和Cr(III)的新材料就显得尤为重要。

    天津工业大学陈英波教授团队以纳米零价铁(nZVI)为还原剂,海藻酸钠(SA)为稳定剂,氨基化氢氧化镁(MH-NH2)为载体,合成了nZVI@SA/MH-NH2-1三元复合粒子,用于去除溶液中的Cr(Ⅵ)和总铬。其制备流程图如图1所示。nZVI@SA/MH-NH2-1中各组分的协同作用提高了nZVI的稳定性,防止团聚现象的发生,增加了反应的活性位点。通过牺牲载体缓慢释放OH-,实现了反应产物Cr(III)的有效去除。实验证明nZVI@SA/MH-NH2-1在酸性条件下的优异性能。经过一段时间的反应,溶液中六价铬和总铬被完全去除,满足WHO排放标准(<0.05 Mg/L),饱和吸附量可达134.00 mg/g。

    图4. 絮凝物的SEM图 (a),元素分布图 (b)以及Cr (c)、Fe 2p (d)的高分辨XPS谱图

    不同pH条件下溶液中总铬浓度的变化如图5(a)所示。可以看出,总铬的去除趋势与六价铬的去除趋势相同,去除效率随pH值的增加而降低,说明酸性条件对总铬的去除是有利的。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15-60分钟的范围内,nZVI@SA/MH-NH2-1的铬去除效果在初始pH=5和pH=7的条件下有明显差异,说明在反应过程中缓慢提高环境pH值比直接在高pH值下使用更有利于铬物种的去除。当反应直接在高pH条件下进行时,产生的Cr(III)会直接形成不溶性的Cr(OH)3。产生的Cr(OH)3和Fe(OH)3在很大程度上会直接附着在颗粒表面,降低纳米颗粒的电子传递和吸附能力,从而降低了效率。图5(b)显示了nZVI@SA/MH-NH2-1使用前后的XPS光谱。在使用之前,Fe 2p的存在证实了nZVI在载体的孔隙中的成功附着。使用后的总光谱中可以看到Cr 2p峰的存在,但强度较低。这表明一些Cr物种被纳米粒子捕获并吸附在纳米粒子的表面。这是由于SA富含-OH和-COOH,它对Cr物种有很强的络合能力,这使得Cr物种被吸附在SA的表面基团上。nZVI@SA/MH-NH2-1使用后的Cr 2p光谱如图5(c)。其中,575.9、577.6和586.45 eV处的特征峰均对应于Cr(III),而587.7 eV处的特征峰为C(VI)。图5(d)显示了使用nZVI@SA/MH-NH2-1前后的Fe 2p的XPS光谱。在使用前,在706.7 eV以及719.96 eV出现了Fe0的特征峰。而在使用后,代表Fe0的特征峰706.7 eV消失。一个新的峰值出现在719.18 eV,对应于氧化铁的Fe 2p 3/2与Fe0的Fe 2p 1/2的重叠。这表明Fe0仍然存在,但它的大部分已经转化为Fe(III),表明大部分的Fe0参与了将Cr(VI)转化为Cr(III)的还原反应。可以得出,nZVI@SA/MH-NH2-1除铬是通过吸附、还原以及絮凝三种方式实现的。

    图5. (a)不同初始pH下总铬去除率随时间的变化;(b) XPS全谱;(c) Cr 2p的高分辨XPS图谱;(d) nZVI@SA/MH-NH2-1去除Cr(Ⅵ)后的Fe 2p

    图6. nZVI@SA/MH-NH2-1去除Cr物种的示意图

    以上相关成果分别发表在Separation and Purification Technology。论文的第一作者为天津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分离膜与膜过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王猛,通讯作者为陈英波教授。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seppur.2022.122901

    地址:浙江杭州市拱墅区祥茂路6号香槟之约园D座313

    总机:0571-86091286

    客服电话:18968044126

    行业动态

    行业动态 联系我们
    智钛公众号 智钛小程序
    浙ICP备2022018566号-2 | 网站地图 | 地图导航 | 智钛净化 | 纳米材料 | 技术支持:脚本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