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你喜欢
日前,工信部公示第二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福建113家企业榜上有名,仅次于浙江、山东和广东,排名全国第四。加上去年首批入围的10家闽企,我省已培育123家“国字号”的“小巨人”企业。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主要指集中于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中高端产业领域的中小企业。它们的体量不如那些“大块头”“巨无霸”,却始终坚持专业化发展战略,普遍具有经营业绩良好、科技含量高、设备工艺先进、管理体系完善、市场竞争力强等特点,极具发展潜力与成长性,有望成为相关领域国际领先企业。
站上风口 发展加速度
最近,我省首个能储能,还能对新能源汽车电池进行检测的智能快速充电站在福州物联网产业创新发展中心投入使用。车主可以边充电边为电池“体检”;在云端,一份电池的检测报告同步发送给车主,电池使用寿命、健康程度等一目了然。
这一项填补国内空白的技术,来自福建星云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一家成立仅15年的高新技术企业。
去年,星云电子入围工信部首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在星云电子位于福州马尾区的实验室内,一台台连接汽车电池的充放电测试设备纵横交错,蔚为壮观,这是专门为国内顶级动力电池企业配套建设的检测实验室。
成立之初,星云电子就立足自主创新,开辟锂电池国产检测设备的先河。2011年,企业开始布局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检测领域。
近年来,企业自主研发三毫秒动力电池工况模拟检测系统,成功替代进口设备。
星云电子始终紧随产业风向超前布局,强大的研发能力是其最大底气。
“近年来,公司每年科技研发投入占营收比重均超过13%。研发工程人员占公司总人数的近四成,已获得专利102项、软件著作权33项,参与起草4项国家标准。去年,公司作为主要单位参与的新能源汽车能源系统关键共性检测技术及标准体系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董事长李有财说。
福建的“小巨人”企业,有不少如星云电子这样成立仅十余年的新生势力。这些企业围绕核心技术与国家政策导向,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赢得发展先机。
从运用物联网技术监控城市供水的“跑冒滴漏”现象,打造智慧水务,到将窄带物联网、区块链等融入居民的净水系统,打造优水管控系统,让末端直饮水服务更加智能化……
作为我国最早从事管网漏耗监控及智能远程数据采集系统研发制造的企业之一,智恒科技用了十余年就成为行业领先的智慧水务运营服务商。其水务大数据物联网平台在国内同行业绝对领先,为国内200多个城市、250多家水务企业以及超过200万户家庭提供服务。
“目前,正在打造智慧水务产业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着眼于赋能智慧水务产业上下游企业,通过它们去服务更多水务企业。”在智恒科技常务副总谢远勇看来,未来五年,核心技术支撑下的商业模式创新将是企业发展的新风口。
站在风口上,发展加速度。
最早涉足纳米二氧化硅的远翔新材料,产品广泛应用于超效绝热材料、PE蓄电池隔板、绿色轮胎等领域,在国内细分市场占有率20%、排名第一;顺应住建部门推行工程远程视频监控,汇川科技自主研发集BIM技术、GIS数据技术、AI视频测量技术、多传感器技术等新兴技术的“HMS汇川管理系统”,技术和市场占有率均处于行业领先……
如今,福建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汇聚了一批占据国内细分市场领先地位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他们一改以往我省中小企业低附加值的群像,成为引领产业结构调整、新旧动能转换的主力军。
专注细分领域 跃升龙头
福建的专精特新“小巨人”并非都是新生势力,也有不少是多年来坚持实业、专注制造业细分领域的企业。近年来,通过转型、变革,顺应发展潮流,进而巩固行业地位,甚至跃升为行业龙头、隐形冠军。
福光股份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之一。
福光的前身是1958年成立的国营八四六一厂。60余年里,企业始终专注光学仪器这一细分领域。
2006年,福光股份完成混合所有制改革,成为我省国企混改成功的典型。之后,福光股份的发展定位逐渐清晰——主打特种光学镜头及系统、民用光学镜头及系统并加大研发力度。
“光学行业是融合光学技术、机械技术和电子技术等诸多先进科技的技术引领型产业,属于技术密集型行业,研发投入至关重要。”公司董事长何文波表示。
公开数据显示,福光股份2019年研发投入3753.89万元,占营业收入比例6.47%。截至2019年底,公司共拥有454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206项。公司全球首创大口径透射式天文观测镜头的设计与制造技术,在多个领域实现国内第一。
近年来,随着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及应用,福光将目光瞄准新蓝海。
“光学镜头作为新一代信息系统最前端的光电感知核心器件,已经成为信息化世界的‘眼睛’,正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推广而深入应用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何文波说,企业正在顺应新一代信息技术对民用光学镜头的要求,致力于高分辨率、大倍率、超广角、小型化、大光圈等方向的研发,开拓车载镜头、红外镜头、机器视觉镜头等新兴市场。
专注于做精主业,让福光股份逐步成为全球光学镜头的重要制造商,并成为我省第一家在科创板上市的企业。
澳蓝(福建)实业的发展也是如此。和许多中国初创的企业一样,上世纪末,澳蓝从学习国外同类企业起步——引进澳大利亚蒸发冷却设备。但澳蓝通过学习、借鉴到创新,彻底掌握了核心技术。
蒸发冷却技术,采用水作为制冷剂,利用蒸发带走热量产生冷源。因不使用传统空调的压缩机,能减少能耗80%,其特性决定了这一技术在干燥地区,以及机场、商场、厂房等领域有广阔应用前景。
“现在,我们的主导产品在国内细分市场占有率近30%,成为当之无愧的行业领头羊,产品销往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公司董事长黄华铃说。
潜心研发的同时,企业也在不断寻求新增长点。
近年来,各地纷纷建设数据中心为澳蓝的发展提供了新机遇。企业研制出高效节能的“溶液调温调湿空调机组”,不仅能耗低,还能够消除空气中的颗粒物和细菌。
“我们正在从销售产品向输出整套节能解决方案的服务型制造转型,通过能源合同管理模式,参与节能分成,创新盈利模式。”黄华铃说。
来自省工信厅的数据显示,到2019年底,全省共认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737家,它们户均营业收入达1.8亿元,户均利润1636万元,户均创税794.5万元,户均创造就业207人,企业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重3.72%,已显现出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创新效益。
“我省的专精特新企业,不管是新兴势力,还是老企业,只有依靠科技创新,才能在危机中育新机,在变革中开新局,不断提升竞争力,成为真正的行业‘巨人’。”省工信厅有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