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你喜欢
夏日炎炎,大家出门在外难免会暴露于阳光底下,热还倒是其次,进冷气开放、能遮阴的商场打个转歇息一下就完事了。
UVA、UVB、UVC 的波长和穿透力依序递减,能量递增。UVC 因为波长较短,大部分都已被臭氧层阻隔,能夠抵达至地球表面的主要就剩下中波 UVB 和长波 UVA。
因此一般情况下,对我们皮肤造成伤害的“元凶”通常是 UVA、UVB 。
UVA —— 三者中波长最长、穿透力最强,能穿过玻璃直射人体。所以别以为有车出行就能完全躲掉,没有经过处理的车窗玻璃还是没卵用,因为挡不了 UVA。
via Pinterest
其实每个人的皮肤对紫外线的可承受范围都不同,但只要随着阳光直射的时间增加总会到达最大的限度,那么皮肤就会受到伤害。
例如损伤表皮细胞、黑色素加速沉淀,水分流失使皮肤变得干燥,而真皮层中的胶原纤维受损,皮肤缺乏弹性,细纹、皱纹大多因此而生,严重的话甚至诱发皮肤癌。
现在就别以为只有夏天需要做防晒措施啦,很简单一个道理,难道其它季节太阳就会隐身?不同季节、阴晴的紫外线只有强弱之分,但并不会凭空消失。把防晒当成习惯就好。
——
防晒手段
相信除了衣物、帽子和墨镜,很多人都是涂防晒霜作为防晒的主要手段。
所以了解如何去选对防晒霜(Sunscreen / Sunblock)的类型就相当重要。在挑选防晒霜时,需要考虑防晒系数、成分、以及是否需要因应活动类型涂抹专业的防晒霜。
毕竟并不是拿起防晒霜就能涂个遍,关于产品的安全性和潜在隐患要了解清楚,例如成分会否致过敏,是否会破坏荷尔蒙平衡等。
关于防晒标识既然知道了元凶是谁,对症下药准没错。一般防晒霜瓶子上都会列出有关数据,以及针对不同环境的类型,其中最基本的判断方法就是防晒标志。
因应防晒霜阻断或吸收的紫外线侧重点不同,也对应分为了防 UVA 和防 UVB 的标识。
针对 UVA ,主要有三种权威标志,日本标准是 PA(Protection Grade Of UVA),防晒能力按PA 、PA 、PA 、PA 依序递增。
当然,现在市面上已经有很多广谱防晒霜(瓶子上会同时有两种标识),可以同时隔断 UVA 和 UVB 两种紫外线的侵袭,但大家需要留意成分是否有损害人体的因子。
物理防晒对紫外线的隔断范围很广。毕竟没有产生反应,相对温和、无毒性,不容易被皮肤吸收,肌肤敏感、过敏原较多或者皮肤病患者最好选用物理防晒。
化学防晒:化学防晒机制是其成分会吸收直射的紫外线,再以无害的反应将能量释放到外界。
化学防晒的防晒霜相对质地轻柔,与普通的护肤乳霜相近,基本上不会产生明显泛白。
但是化学防晒的效用不算太大,其中的成分容易被皮肤吸收,因此引起过敏的几率会更大,适合油性或者混油皮肤。像含有二苯酮-3的不建议使用,有研究表明会产生光过敏,甚至诱发皮肤癌。
需要注意的是,在选择防晒霜时,并不是防晒系数越高就越好,具体要看当天的紫外线指数和个人肤质。
但要记住,凡是有大量出汗或者进行身体会大面积接触到水的户外运动后,务必要重新涂抹防晒霜,老实说号称防水(Water Resistant)的防晒霜实际上并不完全有用,顶多就是抗水。
假如大家经常差旅,建议最好备上三种左右的防晒霜以应对不同的场景。涂抹时记得不要过于吝啬,特别是去海滩、或者出动短袖短裤的时候,最好都把身体涂抹一遍,皮肤不暴露不代表紫外线就穿透不了,毕竟织物还是有缝隙存在。
当然,想追求更为全面的防晒措施,绅士们的遮阳配饰大可派上用场,一般墨镜能够隔断90%的紫外线,对眼睛及周围皮肤的保护相当有效,还能预防诱发的白内障。
而巴拿马草帽也是为数不多能在夏天佩戴的绅士帽选,织法紧密、一定宽度的帽檐能够有效阻隔紫外线直射脸部,既能凹出休闲造型,也兼顾了夏日应有的优雅,何乐而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