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你喜欢
杀灭新冠病毒的口罩、净化消毒卡、蓝光消毒喷雾枪……近日,多款宣称能杀灭新冠病毒的防疫产品走红网络,不少消费者跟风抢购。但记者走访发现,这些商家口中神乎其神的“黑科技”多是噱头,许多还存在安全隐患。
抗疫三年来,名为神器实为“智商税”的产品层出不穷。从疫情初始走红的“预防新冠神药”,到后来五花八门的抗菌口罩,再到打着“加速阳康”旗号的电解质水等,无一不是炒得天花乱坠,最后却被证实故弄玄虚。比如近期畅销的消毒棒,一直高居防疫神器榜前列,但专家早已提示,在开放空间、通风良好的情况下,不必对外环境进行空气消毒;在有人的条件下,更不能对空气进行化学消毒。再比如号称能杀灭病毒的纳米铜、纳米银口罩,国家药监局早就点名非医用口罩,且在临床有效性没有得到充分验证前提下,添加抗菌剂会引入新的风险。
风险提示不是一次两次,为何还有这么多人上当?首要一点,防疫神器的概念戳中了一些人的健康焦虑。面对疫情,一点风吹草动都会触动人们的敏感神经。加之这些产品的噱头着实唬人,诸如高分子缓释专利技术、光谱杀菌材料、UVC紫外线破坏微生物细胞分子结构等自带高大上属性的原理介绍,处处传递出“黑科技”的暗示。即便觉得广告夸大其词,出于“宁可信其有”的心态,一些人还是愿意买来一试。此外,社交媒体的“网友安利”“真人种草”,很容易营造一种口耳相传、有口皆碑的虚假繁荣,无形之中将更多不明就里的吃瓜群众裹挟进来。个别商家利用这种从众心理,趁机疯狂推送、大肆宣传,收割了一波又一波“智商税”。
对虚假营销应露头就打、从严处罚。但诸如此类的“智商税”层出不穷乃至“老调重弹”,也折射出一些人的科学素养亟待提升。身处信息时代,知识的“保质期”越来越短,“折旧率”越来越高,越是如此,就越需要大众对新事物、新概念秉持一份理性意识和科学精神。就拿涉疫信息来说,遇到不管多么玄乎的论调,都不妨先在心里打个问号;看文章别被 “标题党”牵着走,转发之前点开全文看看来源究竟可不可靠;对于不明觉厉的高大上推销,不妨求证一下、避免踏进陷阱……当科学素养的“免疫力”不断增强,伪科学的“神器”自然失去市场。
抗疫三年历程,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一堂科学素养公开课。端正心态,相信科学,也会在点滴之间夯实全社会辨伪存真的科学土壤。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