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你喜欢
一季度,稀土高新区科技创新工作喜讯频传——
——全市第一家外籍院士工作站、舒尔德米特“稀土磁性材料应用院士工作站”与包头英思特稀磁新材料有限公司合作,正式步入研发阶段;
——由包头金山磁材有限公司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多主相钕铁硼磁体重稀土极致应用关键技术”,已向科技部报送“项目任务书”和“课题任务书”,力争推动项目实施期由4年缩减至2年;
——科技创业服务中心连续两年获得科技部考核优秀评价,成为内蒙古自治区唯一获评优秀的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目前已建成孵化载体30家,国家备案众创空间7家。
对于一家企业而言,科研投入究竟能产生多大的效益和影响?投入大比例的人员搞科研值不值?
“我们企业每年研发投入资金占总收入的20%以上,有效带动主要经济指标实现了30%以上增长,实现80%的高科技产品供给最前沿的新兴产业领域。”内蒙古自治区“草原英才”、包头长安永磁电机有限公司总经理张继鹏的话语,有力诠释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发展硬道理。
5N高纯氧化铝中试生产线
01
夯实“瞄前沿”科技之基
将铝锭加工成铝箔,再经过水解、烧结,最终形成氧化铝粉末。包头交大赛福尔新材料有限公司利用国内首套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超高纯铝提纯工艺及装备,生产出粒径可达0.5-1.5μm、纯度99.999%以上的高纯氧化铝,成为LED衬底蓝宝石单晶片的主要原材料。随着微米级氧化铝中试生产线的稳产运行,纳米级氧化铝项目也进入研发阶段,已制成的20公斤纳米级高端粉体正在进行性能测试,届时,产品的附加值将进一步提升。
“企业将利用技术优势和成本优势,在包头做好产业链上下游配套,加快推动高纯氧化铝应用到光学器件、功能陶瓷、高端半导体等领域,实现价值最大化。”上海交大包头材料研究院副院长杨剑英说。
举棋落子,撸袖实干,科创风来,满眼春色。
近年来,稀土高新区充分发挥包头稀土研究院、上海交大包头材料研究院、中科院包头稀土研发中心等科研院所职能,利用白云鄂博稀土资源研究与综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中科院包头稀土研发中心“中欧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等创新平台,积极开展技术攻关,面向园区企业征集技术问题,并邀请专家逐一帮助企业攻克难题。
组织23个院所的40余名专家与企业进行技术对接;组织企业与中科院、上海交大、北理工、哈工大等高校、科研院所在关键共性技术攻关、科技成果转化、高端人才引进与培养等方面开展产学研合作,加快构建全要素、全链条创新生态。
2021年,稀土高新区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实施传统工业技改项目16个,工业项目投资同比增长2.5倍;围绕稀土、装备制造、高新技术等领域,累计推动176个科技项目落地转化,完成技术合同成交额7.96亿元。
02 激发“走在前”强劲势能
坚持“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方向,力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均达到150家以上,确保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强度达到4.1%以上,继续保持内蒙古自治区领先水平。这是稀土高新区科技创新工作跨入2022年以来的又一既定目标。
作为区域创新的主体,稀土高新区100余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正抓住“春耕”的大好时机,为稀土高新区创建呼包鄂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打造包头区域创新核心区提供源源不断的强劲动能。
这几天,包头稀土研究院中试基地科研人员程子洲正在对用于OLED显示屏的高纯稀土金属镱靶材订单产品进行测试,稀土金属镱添加应用在手机、新型数码手表、VR穿戴设备等电子产品的显示面板中,会在不增加电池能耗的基础上,起到分辨率和色彩饱和度大幅提升的效果。目前产品年产量突破8300公斤,产业化规模居国内首位。
既可在零下196℃的超低温、高真空环境下工作,又可在零上150℃的高温环境下工作;既能超低速运行、实现电机转一圈用时近42昼夜,又能超高速运行、每分钟达50000转……包头长安永磁电机有限公司瞄准技术前沿,着力创新突破,高端永磁电机产品已牢牢占领国内外高端市场。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企业强。稀土高新区高度重视企业核心技术创新能力提升,不断完善服务链条、优化政策环境,逐步建立服务新型研发机构发展的“双向征集反馈、院企双向对接、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跟踪服务、基地承接项目”工作机制,从技术“输血”到创新“造血”,加快形成自主可控、安全稳定的技术创新体系,筑牢高质量发展的科技基石。
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稀土高新区拥有各类研发平台131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25家,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104家,累计获批自治区、国家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6家。
“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等的评定,是衡量一个企业姓不姓‘科’,有没有科技含量的重要标准。”稀土高新区科技局相关负责人王黎莉表示,稀土高新区正积极对接“种子企业”,帮助企业解决各类难题需求,兑现各级各类资金扶持政策,提振企业科创信心,激发企业发展强劲势能。
(来源:包头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