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你喜欢
《投资者网》葛凡梅编辑 汤巾新能源赛道火热之际,负极材料龙头企业也迎来业绩增长期。7月27日晚间,上海璞泰来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璞泰来”,603659.SH)发布2022年半年度报告。2022年上半年,璞泰来实现营业收入68.95亿元,同比增长75.76%;归母净利润13.96亿元,同比增长80.13%,归母净利润同比上涨超八成。璞泰来业绩上涨的同时,公司也在大刀阔斧进行业务扩张。同一日,璞泰来接连发布了18则公告,包括宣布拟筹划分拆控股子公司江苏中关村嘉拓新能源设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苏嘉拓”)独立上市、公司拟定增募资不超过85亿元扩产等。作为负极材料龙头企业之一,璞泰来8月2日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截至目前,公司已形成年产15万吨的负极材料有效产能,其中自配石墨化加工产能近10万吨。在此情况下,璞泰来如何消化产能?营业收入增七成公开资料显示,璞泰来成立于2012年,2017年11月在上交所上市,公司主要业务涵盖新能源电池的负极材料及石墨化加工、隔膜及涂覆加工、自动化工艺设备、PVDF及粘结剂的研发生产和销售、铝塑包装膜、纳米氧化铝及勃姆石。目前公司前五大客户分别是LG、宁德时代、ATL、三星、中航锂电。国内负极材料市场目前已形成“四大三小”竞争格局。方正证券数据显示,2021年,前四大企业市场占有率达56%,前七大企业市占率达到78%。其中,前七家企业分别是贝特瑞(835185.BJ)、杉杉股份(600884.SH)、璞泰来、凯全能源、尚太科技、中科电气(300035.SZ)、翔丰华(300890.SZ)。作为负极材料的头部企业,璞泰来的市场地位稳定。海通国际数据显示,2018年至2021年,璞泰来的负极材料产品的市占率分别为14.4%、16.3%、17.7%、15%,可以看到,璞泰来2021年市占率比上年有所下降。nbsp;(数据来源:方正证券)负极材料是锂电池四大主材之一,属于锂电产业的关键材料。数据显示,2022年1-6月,我国新能源汽车合计销售259.1万辆,同比增长116.97%。我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累计装机量110.1GWh,同比增长109.8%。nbsp;璞泰来在2022年半年报中表示,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需求带动锂离子电池行业实现快速发展,公司通过完善的产业链布局和一体化的业务协同有效满足锂离子电池客户的市场需求,公司各业务板块产品销量实现快速增长。璞泰来共有负极材料及石墨化业务、膜材料及涂覆、锂电自动化装备三大业务板块。2022年上半年,璞泰来三大业务齐发力,实现全面开花。根据半年报数据,2022年上半年,璞泰来实现营业收入68.95亿元,同比增长超七成。具体业务来看,其中,负极材料及石墨化加工是公司主要营收“大头”。负极材料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2.04亿元,同比增长30.59%;石墨化加工实现营业收入6.51亿元(含内部销售),同比增长35.48%。2022年上半年,璞泰来负极材料业务实现出货量55003吨,同比增长21.56%;此外,璞泰来还是国内最大的独立涂覆隔膜加工商,2021年,公司涂覆隔膜市占率达到35.19%,2022年上半年,璞泰来涂覆隔膜及加工量(销量)达到17.29亿平方米,同比增长117%。西部证券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中国湿法隔膜产量47.4亿平米,同比增长104.4%,湿法隔膜占隔膜整体产量为82%。由此计算可知,璞泰来占国内湿法隔膜产量的36.5%,市占率进一步提升。在膜材料及涂覆方面,2022年上半年,璞泰来隔膜及涂覆加工业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5.79亿元,同比增长76.47%;铝塑包装膜业务实现营业收入9139.63万元,同比增长50.75%;PVDF产品实现营业收入11.04亿元(含内部销售)。在锂电自动化装备业务方面,2022年上半年,璞泰来的锂电自动化装备业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含内部销售)10.46亿元,同比增长93.11%。截至2022年6月末,该公司涂布机(不含内部订单)尚未履约的在手订单11金额超过28.41亿元(含税),新产品如注液机、氦检机、叠片机等的尚未履约的在手订单超过6.56亿元(含税)。筹划子公司分拆上市值得注意的是,璞泰来的锂电自动化装备业务主要以江苏中关村嘉拓新能源设备有限公司(下称“江苏嘉拓”)为业务平台。为了更好地整合资源,做大做强新能源锂离子电池自动化装备业务,7月27日,璞泰来发布了《关于拟筹划控股子公司分拆上市的提示性公告》,正在筹划江苏嘉拓分拆上市。资料显示,江苏嘉拓是一家集技术研究、开发、生产和销售为一体的新能源设备制造商和方案解决商。自2020年启动新产品发展战略以来,其锂电自动化装备产品已由前段设备逐步扩展至中后段设备,产品覆盖涂布机、分切机、卷绕机、叠片机、注液机、氦检机、化成分容设备等前中后段关键环节核心设备。根据江苏嘉拓的股权结构,璞泰来持有江苏嘉拓82.92%的股权、璞泰来及江苏嘉拓核心管理人员25人持有9.93%,剩余股权由4家员工持股平台持有。据悉,目前分拆上市尚处于前期筹划阶段。璞泰来表示,本次筹划控股子公司分拆上市事项,有利于拓宽江苏嘉拓的融资渠道,提升公司和江苏嘉拓的核心竞争力。本次分拆事项不会导致公司丧失对江苏嘉拓的控制权,不会对公司其他业务板块的持续经营运作构成实质性影响,不会损害公司独立上市地位和持续盈利能力。事实上,为进一步加强公司自动化装备业务的成本控制能力和交付能力,江西嘉拓二期机加工厂房于上半年建成投产,有效提高了在烘箱、风嘴等关键零部件的自给能力;同时公司也在加快肇庆、东莞生产制造基地的建设进度,并启动探索在海外市场的服务布局。定增85亿元扩产作为负极龙头企业之一,璞泰来还在继续扩张产能,加码新能源赛道业务。根据璞泰来发布的《2022年度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预案》,璞泰来拟定增募资不超过85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后的募集资金净额后,拟投入募集资金38.9亿元用于年产10万吨高性能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一体化建设项目,23.74亿元用于年产9.6亿平方米基膜涂覆一体化建设项目,剩余22.36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8月2日,璞泰来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截至目前,公司已形成年产15万吨的负极材料有效产能,其中自配石墨化加工产能近10万吨。上半年负极产能受制于石墨化产能不足对产能的释放有所影响,随着内蒙兴丰二期石墨化加工产能在4月份取得能评批复后随即投入生产并逐步爬坡释放,公司负极材料下半年的产量将进一步提升,继续朝着全年15万吨的生产目标努力。国盛证券在研报中表示,2022年下半年,内蒙兴丰二期石墨化产能将持续爬坡,四川紫宸一期10万吨一体化项目也有望投产,石墨化自供比例将持续提升,公司公告2022年全年负极材料有效产能15万吨,石墨化产能10万吨,预计石墨化自供比例达到70%。目前全球负极材料市场,中国负极材料产能占80%以上。璞泰来积极扩张产能,源于市场的供需关系。正如贝特瑞董事长贺雪琴日前对媒体表示:“目前负极市场整体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据中研产业研究院报告数据,预计到2025年负极材料市场需求将达134万吨,规模达430亿元,5年复合增长率(CAGR)高达27%以上,其中人造石墨规模超300亿元,占比71%。而目前,得益于动力电池的旺盛需求,中国负极材料市场整体呈快速增长态势。高工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负极材料市场出货量为72万吨。2022年上半年中国锂电负极材料出货量54万吨,同比增长68%。在负极材料扩产方面,璞泰来并非个例。贝特瑞、杉杉股份目前均在扩产。贝特瑞在2021年末的负极材料产能14.47万吨、产量17.01万吨,在建产能26万吨。杉杉股份目前已拥有负极材料产能12万吨,石墨化产能4.2万吨,正建设负极一体化基地,扩充石墨化产能,已启动内蒙古包头年产10万吨负极材料一体化项目二期项目建设,并计划投资约80亿元建设四川眉山20万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一体化基地项目。“(负极材料行业)未来会出现产能过剩”,贺雪琴表示,“我们认为中国最不缺的就是产能,在中国不缺土地厂房和机器设备,产品肯定会过剩,就像去年磷铁产能那么紧张,但明后年来看,就不会(紧缺)。”而行业产能何时过剩,仍取决于市场供需关系。事实上,2022年上半年,公司为补充流动资金和项目建设所需资金进行筹资活动,进而导致公司筹资活动净现金流量同比增加1019.58%,为18.23亿元。此外,璞泰来为满足下游客户产品需求,持续在负极材料、石墨化、涂覆隔膜等产能建设方面投入,公司的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增长4.98%,为-13.28亿元。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璞泰来2022年上半年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仅为3.45亿元,同比下降71.36%。在公司密集发布利好公告之际,璞泰来的股价却遭遇下滑。截至8月3日收盘,璞泰来的股价为72.7元/股,总市值1011亿元,市盈率(TTM)为42.67倍。自7月27日晚间半年报、定增等公告发布以来,璞泰来股价下跌5.58%。璞泰来近一年股价走势图(单位:元/股)nbsp;(数据来源:Wind)而东吴证券对璞泰来2022年中报点评道:三大主业全面开花,定增落地支撑后续产能扩张。维持公司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31.07亿元、45.10亿元、63.55亿元的预期,同比增长78%、45%、41%,对应PE为34倍、24倍、17倍,给予2023年35倍PE,对应目标价113.4元,维持“买入”评级。(思维财经出品)■《投资者网》葛凡梅编辑 汤巾新能源赛道火热之际,负极材料龙头企业也迎来业绩增长期。7月27日晚间,上海璞泰来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璞泰来”,603659.SH)发布2022年半年度报告。2022年上半年,璞泰来实现营业收入68.95亿元,同比增长75.76%;归母净利润13.96亿元,同比增长80.13%,归母净利润同比上涨超八成。璞泰来业绩上涨的同时,公司也在大刀阔斧进行业务扩张。同一日,璞泰来接连发布了18则公告,包括宣布拟筹划分拆控股子公司江苏中关村嘉拓新能源设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苏嘉拓”)独立上市、公司拟定增募资不超过85亿元扩产等。作为负极材料龙头企业之一,璞泰来8月2日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截至目前,公司已形成年产15万吨的负极材料有效产能,其中自配石墨化加工产能近10万吨。在此情况下,璞泰来如何消化产能?营业收入增七成公开资料显示,璞泰来成立于2012年,2017年11月在上交所上市,公司主要业务涵盖新能源电池的负极材料及石墨化加工、隔膜及涂覆加工、自动化工艺设备、PVDF及粘结剂的研发生产和销售、铝塑包装膜、纳米氧化铝及勃姆石。目前公司前五大客户分别是LG、宁德时代、ATL、三星、中航锂电。国内负极材料市场目前已形成“四大三小”竞争格局。方正证券数据显示,2021年,前四大企业市场占有率达56%,前七大企业市占率达到78%。其中,前七家企业分别是贝特瑞(835185.BJ)、杉杉股份(600884.SH)、璞泰来、凯全能源、尚太科技、中科电气(300035.SZ)、翔丰华(300890.SZ)。作为负极材料的头部企业,璞泰来的市场地位稳定。海通国际数据显示,2018年至2021年,璞泰来的负极材料产品的市占率分别为14.4%、16.3%、17.7%、15%,可以看到,璞泰来2021年市占率比上年有所下降。nbsp;(数据来源:方正证券)负极材料是锂电池四大主材之一,属于锂电产业的关键材料。数据显示,2022年1-6月,我国新能源汽车合计销售259.1万辆,同比增长116.97%。我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累计装机量110.1GWh,同比增长109.8%。nbsp;璞泰来在2022年半年报中表示,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需求带动锂离子电池行业实现快速发展,公司通过完善的产业链布局和一体化的业务协同有效满足锂离子电池客户的市场需求,公司各业务板块产品销量实现快速增长。璞泰来共有负极材料及石墨化业务、膜材料及涂覆、锂电自动化装备三大业务板块。2022年上半年,璞泰来三大业务齐发力,实现全面开花。根据半年报数据,2022年上半年,璞泰来实现营业收入68.95亿元,同比增长超七成。具体业务来看,其中,负极材料及石墨化加工是公司主要营收“大头”。负极材料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2.04亿元,同比增长30.59%;石墨化加工实现营业收入6.51亿元(含内部销售),同比增长35.48%。2022年上半年,璞泰来负极材料业务实现出货量55003吨,同比增长21.56%;此外,璞泰来还是国内最大的独立涂覆隔膜加工商,2021年,公司涂覆隔膜市占率达到35.19%,2022年上半年,璞泰来涂覆隔膜及加工量(销量)达到17.29亿平方米,同比增长117%。西部证券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中国湿法隔膜产量47.4亿平米,同比增长104.4%,湿法隔膜占隔膜整体产量为82%。由此计算可知,璞泰来占国内湿法隔膜产量的36.5%,市占率进一步提升。在膜材料及涂覆方面,2022年上半年,璞泰来隔膜及涂覆加工业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5.79亿元,同比增长76.47%;铝塑包装膜业务实现营业收入9139.63万元,同比增长50.75%;PVDF产品实现营业收入11.04亿元(含内部销售)。在锂电自动化装备业务方面,2022年上半年,璞泰来的锂电自动化装备业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含内部销售)10.46亿元,同比增长93.11%。截至2022年6月末,该公司涂布机(不含内部订单)尚未履约的在手订单11金额超过28.41亿元(含税),新产品如注液机、氦检机、叠片机等的尚未履约的在手订单超过6.56亿元(含税)。筹划子公司分拆上市值得注意的是,璞泰来的锂电自动化装备业务主要以江苏中关村嘉拓新能源设备有限公司(下称“江苏嘉拓”)为业务平台。为了更好地整合资源,做大做强新能源锂离子电池自动化装备业务,7月27日,璞泰来发布了《关于拟筹划控股子公司分拆上市的提示性公告》,正在筹划江苏嘉拓分拆上市。资料显示,江苏嘉拓是一家集技术研究、开发、生产和销售为一体的新能源设备制造商和方案解决商。自2020年启动新产品发展战略以来,其锂电自动化装备产品已由前段设备逐步扩展至中后段设备,产品覆盖涂布机、分切机、卷绕机、叠片机、注液机、氦检机、化成分容设备等前中后段关键环节核心设备。根据江苏嘉拓的股权结构,璞泰来持有江苏嘉拓82.92%的股权、璞泰来及江苏嘉拓核心管理人员25人持有9.93%,剩余股权由4家员工持股平台持有。据悉,目前分拆上市尚处于前期筹划阶段。璞泰来表示,本次筹划控股子公司分拆上市事项,有利于拓宽江苏嘉拓的融资渠道,提升公司和江苏嘉拓的核心竞争力。本次分拆事项不会导致公司丧失对江苏嘉拓的控制权,不会对公司其他业务板块的持续经营运作构成实质性影响,不会损害公司独立上市地位和持续盈利能力。事实上,为进一步加强公司自动化装备业务的成本控制能力和交付能力,江西嘉拓二期机加工厂房于上半年建成投产,有效提高了在烘箱、风嘴等关键零部件的自给能力;同时公司也在加快肇庆、东莞生产制造基地的建设进度,并启动探索在海外市场的服务布局。定增85亿元扩产作为负极龙头企业之一,璞泰来还在继续扩张产能,加码新能源赛道业务。根据璞泰来发布的《2022年度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预案》,璞泰来拟定增募资不超过85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后的募集资金净额后,拟投入募集资金38.9亿元用于年产10万吨高性能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一体化建设项目,23.74亿元用于年产9.6亿平方米基膜涂覆一体化建设项目,剩余22.36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8月2日,璞泰来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截至目前,公司已形成年产15万吨的负极材料有效产能,其中自配石墨化加工产能近10万吨。上半年负极产能受制于石墨化产能不足对产能的释放有所影响,随着内蒙兴丰二期石墨化加工产能在4月份取得能评批复后随即投入生产并逐步爬坡释放,公司负极材料下半年的产量将进一步提升,继续朝着全年15万吨的生产目标努力。国盛证券在研报中表示,2022年下半年,内蒙兴丰二期石墨化产能将持续爬坡,四川紫宸一期10万吨一体化项目也有望投产,石墨化自供比例将持续提升,公司公告2022年全年负极材料有效产能15万吨,石墨化产能10万吨,预计石墨化自供比例达到70%。目前全球负极材料市场,中国负极材料产能占80%以上。璞泰来积极扩张产能,源于市场的供需关系。正如贝特瑞董事长贺雪琴日前对媒体表示:“目前负极市场整体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据中研产业研究院报告数据,预计到2025年负极材料市场需求将达134万吨,规模达430亿元,5年复合增长率(CAGR)高达27%以上,其中人造石墨规模超300亿元,占比71%。而目前,得益于动力电池的旺盛需求,中国负极材料市场整体呈快速增长态势。高工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负极材料市场出货量为72万吨。2022年上半年中国锂电负极材料出货量54万吨,同比增长68%。在负极材料扩产方面,璞泰来并非个例。贝特瑞、杉杉股份目前均在扩产。贝特瑞在2021年末的负极材料产能14.47万吨、产量17.01万吨,在建产能26万吨。杉杉股份目前已拥有负极材料产能12万吨,石墨化产能4.2万吨,正建设负极一体化基地,扩充石墨化产能,已启动内蒙古包头年产10万吨负极材料一体化项目二期项目建设,并计划投资约80亿元建设四川眉山20万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一体化基地项目。“(负极材料行业)未来会出现产能过剩”,贺雪琴表示,“我们认为中国最不缺的就是产能,在中国不缺土地厂房和机器设备,产品肯定会过剩,就像去年磷铁产能那么紧张,但明后年来看,就不会(紧缺)。”而行业产能何时过剩,仍取决于市场供需关系。事实上,2022年上半年,公司为补充流动资金和项目建设所需资金进行筹资活动,进而导致公司筹资活动净现金流量同比增加1019.58%,为18.23亿元。此外,璞泰来为满足下游客户产品需求,持续在负极材料、石墨化、涂覆隔膜等产能建设方面投入,公司的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增长4.98%,为-13.28亿元。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璞泰来2022年上半年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仅为3.45亿元,同比下降71.36%。在公司密集发布利好公告之际,璞泰来的股价却遭遇下滑。截至8月3日收盘,璞泰来的股价为72.7元/股,总市值1011亿元,市盈率(TTM)为42.67倍。自7月27日晚间半年报、定增等公告发布以来,璞泰来股价下跌5.58%。璞泰来近一年股价走势图(单位:元/股)nbsp;(数据来源:Wind)而东吴证券对璞泰来2022年中报点评道:三大主业全面开花,定增落地支撑后续产能扩张。维持公司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31.07亿元、45.10亿元、63.55亿元的预期,同比增长78%、45%、41%,对应PE为34倍、24倍、17倍,给予2023年35倍PE,对应目标价113.4元,维持“买入”评级。(思维财经出品)■投资者网财经Thu, 04 Aug 2022 13:31:50 GMT《投资者网》葛凡梅http://www.investorchina.cn/article/69658成本几十上百售价几千上万 什么赛道让小米、腾讯争相涌入?http://www.investorchina.cn/article/69651《投资者网》乔丹编辑nbsp; 吴悦美容、抗衰一直是女性热情高涨并持续为之奋斗的“事业”,但一个遗憾的事实是,衰老、变丑似乎是很难避免的事。年过30,人的大脑、皮肤、头发、骨骼、肌肉等会相继进入衰退,反应到面部,会出现发腮、细纹、下垂等,护肤品能改善的也只是由外因引起的衰老。为防止面部变大变方,脉冲光、激光、射频、超声波等“科技干预”手段开始普及。根据浙商证券今年7月的研报,中国接受能量仪器与注射服务的消费者中,55%为21-40岁的女性消费者,人数由2016年的440万人增加至2020年的1680万人。事实上,不止女性消费者,近年来,诸如“江苏七旬大爷在美容院消费近百万”、“上海七旬老伯美容院充值500万”等类似话题冲上微博热搜。在美容这条路上,不管男女,都洒下了汗水、泪水与金钱。据Frostamp;Sullivan,2020年能量仪器及注射服务的市场规模达773亿元,2016-2019年的复合增速为24.9%;预计2030年市场规模为4166亿元,2020-2030年复合增速为18.3%。能量仪器与注射手段虽有效,但动辄上万的费用,对普通消费者是笔不小的开支。这时,家用美体美容仪凭借操作简单易上手、价格相对亲民等特点,开始走入寻常百姓家,成为消费界“新网红”,并收获资本亲睐。市场规模超百亿的“宅家美容院”从国内市场空间来看,据艾瑞咨询,2020年我国家用美容仪器市场规模为60亿元-80亿元,另据魔镜市场情报数据,2021年这一市场规模达111.8亿元,智研咨询预测2026年中国美容仪市场规模将突破200亿元。美容仪的走俏,源于消费者对美容需求的提升。最早的深层清洁可通过护肤品实现,随着需求逐渐转向亮肤、祛斑、去皱、瘦脸、提拉,甚至脱毛,便需要借助美容院线的轻医美项目来实现,而这部分需求也愈发旺盛。据美容连锁企业美丽田园医疗健康产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美丽田园”)的招股书,中国抗衰医学服务市场规模已由2016年的24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57亿元,2016年至2020年的复合增速为24.9%;预计2030年将达290亿元,2020年至2030年复合增速将达17.6%。目前,专业的美容院线主要借助脉冲光、激光、射频、超声波来进行皮肤护理及塑身,项目包括光子嫩肤、皮秒激光、热玛吉热度等,而美容仪便是这些轻医美项目的“轻量版”,消费者自己在家操作也能达到痤疮治疗、嫩肤、紧肤、脱毛等效果。另外,一些仪器厂商在宣传产品时,会将院线级仪器作为功效比较对象,如主打脱毛功效的Ulike,在其天猫旗舰店的详情页上,便表示其蓝宝石脱毛仪与美容机构专用的大型脱毛仪机器功效相当。另一方面,美容仪走红与社交媒体、明星红人的助推也不无关系,不少品牌也纷纷转入了数字化传播。在小红书上搜索“美容仪”,跳入眼帘的语句都是“抗初老”、“对皱纹有效”、“即时面部提拉”等,而这些都是消费者,尤其是女性客户强劲的“刚需”。除了素人用户,不少明星也加入了种草阵营传播声量,进一步加速了美体美容仪这一品类的破圈传播。美容仪算是舶来品。从前几年的市场格局来看,主要以科莱丽、ReFa、雅萌、FOREO、初普等国际品牌为主,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19年雅萌以5.8亿元的成交额居淘宝天猫电子美容仪类目第一名。后来随着市场需求被进一步激发,美容仪消费开始有了向着本土化方向发展的趋势。根据今年618的销售数据,在美容美体仪器这一类目中,国货品牌Ulike、Amiro和USMILE挤进前五。其中,Ulike摘得桂冠,雅萌、初普分列二、三位。大生意低成本小米、腾讯等资本涌入维持美丽需要高成本,去美容院线消费尤甚。据Frostamp;Sullivan,日常身体及皮肤管理服务客单价约400-1500元,其中中高端顾客约800-1500元,另据浙商证券研报数据,美丽田园的会员年均消费达2.1万元。而对比之下,家用美容仪的价格则相对亲民,这也是家用美容仪愈发受欢迎的原因之一。以脱毛仪为例,如Ulike,从其天猫旗舰店的产品信息来看,根据型号的不同,产品价位在1500元-5000元。虽然价格对比院线较能接受,但仍有消费者好奇,这些美容仪的成本如何?一些品牌发生过的纠纷或能解答这一疑惑。同样以Ulike为例,其产品已迭至第六代,目前主打蓝宝石冰点系列。根据其官网所述,早前的金属出光口脱毛时皮肤会出现灼热不适感,而蓝宝石冰点出光口则能改善脱毛后的灼热感,其研发的蓝宝石冰点专利能在脱毛时将肌肤表皮温度冷却到10℃~40℃,热光变冷光,避免皮肤出现高温热损伤的现象。那么,这么一颗不普通的蓝宝石晶体的成本价格是多少呢?根据案号为(2021)浙0108民初5653号的裁判文书,Ulike隶属的杭州由莱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杭州由莱科技”)与东莞市富饶光电有限公司签署的《ULIKE采购协议》显示,蓝宝石晶体的含税单价55元。而除了核心零件外,成品的成本价格也有记录在案。根据案号为(2021)闽06民终2725号的裁判文书,杭州由莱科技与漳州蒙发利实业有限公司在2019年6月、2020年3月先后签订的《产品联合开发协议》、《采购合同》显示,2020年9月-12月,蒙发利先后向杭州由莱科技交付20591台UI04脱毛仪,成品颜色包括白色、浅绿、墨绿,合计8223256元。换算下来,每一台的采购成本约399元。而到了零售终端,Ulike产品的售价是1500元以上。快速增长且盈利空间宽广的赛道吸引了大量企业入局,根据天眼查数据,截至2022年7月,企业名称、经营范围、产品服务中包含“美容仪”的企业超过25000家,其中近18000家注册时间在1-5年内。另外,不少原本主营化妆品业务的企业也相继涉足美容仪。2020年,宝洁推出“OPTE AI素颜仪”;2021年,资生堂联合雅萌推出科技抗衰品牌“EFFECTIM玑妍之光”;2022年,花西子母公司宜格集团推出肌肤抗衰美容仪“OGP时光肌”。近期,欧莱雅旗下高端美妆品牌兰蔻,也推出首款兰蔻菁纯臻颜双重光学紧颜仪,宣称具有淡化细纹和皱纹的功效。与此同时,一些小家电及医美上市企业也开始关注美容仪市场。小熊电器(002959.SZ)的天猫旗舰店内便有数款美容仪在售。具有医学背景的昊海生科(688366.SH),在2021年收购了医美器械公司欧华美科(天津)医学科技有限公司,收获以色列射频美容仪品牌NEWA。美容仪的价值也获得了资本的认可。公开资料显示,从2021年至今,已经有多家企业获得融资,去年7月份,inFace宣布完成数千万元人民币Pre-A轮融资,由小米集团、顺为资本领投。同一时间段,Femooi飞莫宣布完成千万美元A轮融资,由IDG资本领投。在刚过去的5月份,就有品颜PINYAN、中美科生物和花凡汐三家品牌完成融资。另据媒体统计,除了小米集团、顺为资本、IDG资本外,腾讯、深创投、坚果资本、珂玺资本、首建投、金鼎资本等知名企业以及机构也都相继布局美容仪赛道,披露的合计投融资额高至数亿元。但与此同时,市场竞争也将更为激烈,入场角逐的资本和玩家们准备好了吗?(思维财经出品)■《投资者网》乔丹编辑nbsp; 吴悦美容、抗衰一直是女性热情高涨并持续为之奋斗的“事业”,但一个遗憾的事实是,衰老、变丑似乎是很难避免的事。年过30,人的大脑、皮肤、头发、骨骼、肌肉等会相继进入衰退,反应到面部,会出现发腮、细纹、下垂等,护肤品能改善的也只是由外因引起的衰老。为防止面部变大变方,脉冲光、激光、射频、超声波等“科技干预”手段开始普及。根据浙商证券今年7月的研报,中国接受能量仪器与注射服务的消费者中,55%为21-40岁的女性消费者,人数由2016年的440万人增加至2020年的1680万人。事实上,不止女性消费者,近年来,诸如“江苏七旬大爷在美容院消费近百万”、“上海七旬老伯美容院充值500万”等类似话题冲上微博热搜。在美容这条路上,不管男女,都洒下了汗水、泪水与金钱。据Frostamp;Sullivan,2020年能量仪器及注射服务的市场规模达773亿元,2016-2019年的复合增速为24.9%;预计2030年市场规模为4166亿元,2020-2030年复合增速为18.3%。能量仪器与注射手段虽有效,但动辄上万的费用,对普通消费者是笔不小的开支。这时,家用美体美容仪凭借操作简单易上手、价格相对亲民等特点,开始走入寻常百姓家,成为消费界“新网红”,并收获资本亲睐。市场规模超百亿的“宅家美容院”从国内市场空间来看,据艾瑞咨询,2020年我国家用美容仪器市场规模为60亿元-80亿元,另据魔镜市场情报数据,2021年这一市场规模达111.8亿元,智研咨询预测2026年中国美容仪市场规模将突破200亿元。美容仪的走俏,源于消费者对美容需求的提升。最早的深层清洁可通过护肤品实现,随着需求逐渐转向亮肤、祛斑、去皱、瘦脸、提拉,甚至脱毛,便需要借助美容院线的轻医美项目来实现,而这部分需求也愈发旺盛。据美容连锁企业美丽田园医疗健康产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美丽田园”)的招股书,中国抗衰医学服务市场规模已由2016年的24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57亿元,2016年至2020年的复合增速为24.9%;预计2030年将达290亿元,2020年至2030年复合增速将达17.6%。目前,专业的美容院线主要借助脉冲光、激光、射频、超声波来进行皮肤护理及塑身,项目包括光子嫩肤、皮秒激光、热玛吉热度等,而美容仪便是这些轻医美项目的“轻量版”,消费者自己在家操作也能达到痤疮治疗、嫩肤、紧肤、脱毛等效果。另外,一些仪器厂商在宣传产品时,会将院线级仪器作为功效比较对象,如主打脱毛功效的Ulike,在其天猫旗舰店的详情页上,便表示其蓝宝石脱毛仪与美容机构专用的大型脱毛仪机器功效相当。另一方面,美容仪走红与社交媒体、明星红人的助推也不无关系,不少品牌也纷纷转入了数字化传播。在小红书上搜索“美容仪”,跳入眼帘的语句都是“抗初老”、“对皱纹有效”、“即时面部提拉”等,而这些都是消费者,尤其是女性客户强劲的“刚需”。除了素人用户,不少明星也加入了种草阵营传播声量,进一步加速了美体美容仪这一品类的破圈传播。美容仪算是舶来品。从前几年的市场格局来看,主要以科莱丽、ReFa、雅萌、FOREO、初普等国际品牌为主,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19年雅萌以5.8亿元的成交额居淘宝天猫电子美容仪类目第一名。后来随着市场需求被进一步激发,美容仪消费开始有了向着本土化方向发展的趋势。根据今年618的销售数据,在美容美体仪器这一类目中,国货品牌Ulike、Amiro和USMILE挤进前五。其中,Ulike摘得桂冠,雅萌、初普分列二、三位。大生意低成本小米、腾讯等资本涌入维持美丽需要高成本,去美容院线消费尤甚。据Frostamp;Sullivan,日常身体及皮肤管理服务客单价约400-1500元,其中中高端顾客约800-1500元,另据浙商证券研报数据,美丽田园的会员年均消费达2.1万元。而对比之下,家用美容仪的价格则相对亲民,这也是家用美容仪愈发受欢迎的原因之一。以脱毛仪为例,如Ulike,从其天猫旗舰店的产品信息来看,根据型号的不同,产品价位在1500元-5000元。虽然价格对比院线较能接受,但仍有消费者好奇,这些美容仪的成本如何?一些品牌发生过的纠纷或能解答这一疑惑。同样以Ulike为例,其产品已迭至第六代,目前主打蓝宝石冰点系列。根据其官网所述,早前的金属出光口脱毛时皮肤会出现灼热不适感,而蓝宝石冰点出光口则能改善脱毛后的灼热感,其研发的蓝宝石冰点专利能在脱毛时将肌肤表皮温度冷却到10℃~40℃,热光变冷光,避免皮肤出现高温热损伤的现象。那么,这么一颗不普通的蓝宝石晶体的成本价格是多少呢?根据案号为(2021)浙0108民初5653号的裁判文书,Ulike隶属的杭州由莱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杭州由莱科技”)与东莞市富饶光电有限公司签署的《ULIKE采购协议》显示,蓝宝石晶体的含税单价55元。而除了核心零件外,成品的成本价格也有记录在案。根据案号为(2021)闽06民终2725号的裁判文书,杭州由莱科技与漳州蒙发利实业有限公司在2019年6月、2020年3月先后签订的《产品联合开发协议》、《采购合同》显示,2020年9月-12月,蒙发利先后向杭州由莱科技交付20591台UI04脱毛仪,成品颜色包括白色、浅绿、墨绿,合计8223256元。换算下来,每一台的采购成本约399元。而到了零售终端,Ulike产品的售价是1500元以上。快速增长且盈利空间宽广的赛道吸引了大量企业入局,根据天眼查数据,截至2022年7月,企业名称、经营范围、产品服务中包含“美容仪”的企业超过25000家,其中近18000家注册时间在1-5年内。另外,不少原本主营化妆品业务的企业也相继涉足美容仪。2020年,宝洁推出“OPTE AI素颜仪”;2021年,资生堂联合雅萌推出科技抗衰品牌“EFFECTIM玑妍之光”;2022年,花西子母公司宜格集团推出肌肤抗衰美容仪“OGP时光肌”。近期,欧莱雅旗下高端美妆品牌兰蔻,也推出首款兰蔻菁纯臻颜双重光学紧颜仪,宣称具有淡化细纹和皱纹的功效。与此同时,一些小家电及医美上市企业也开始关注美容仪市场。小熊电器(002959.SZ)的天猫旗舰店内便有数款美容仪在售。具有医学背景的昊海生科(688366.SH),在2021年收购了医美器械公司欧华美科(天津)医学科技有限公司,收获以色列射频美容仪品牌NEWA。美容仪的价值也获得了资本的认可。公开资料显示,从2021年至今,已经有多家企业获得融资,去年7月份,inFace宣布完成数千万元人民币Pre-A轮融资,由小米集团、顺为资本领投。同一时间段,Femooi飞莫宣布完成千万美元A轮融资,由IDG资本领投。在刚过去的5月份,就有品颜PINYAN、中美科生物和花凡汐三家品牌完成融资。另据媒体统计,除了小米集团、顺为资本、IDG资本外,腾讯、深创投、坚果资本、珂玺资本、首建投、金鼎资本等知名企业以及机构也都相继布局美容仪赛道,披露的合计投融资额高至数亿元。但与此同时,市场竞争也将更为激烈,入场角逐的资本和玩家们准备好了吗?(思维财经出品)■投资者网财经Thu, 04 Aug 2022 13:31:50 GMT《投资者网》乔丹http://www.investorchina.cn/article/69651宇通客车发布七月产销快报,销售各类客车2040辆http://www.investorchina.cn/article/696608月3日晚间,宇通客车发布2022年7月产销快报,7月份宇通客车销量为2040辆,同比下降27.22%;1-7月份累计销量13607辆,同比下降41.83%。nbsp;受到疫情反复和汽车行业下行压力加大的影响,七月客车行业表现仍显低迷。但随着国家刺激消费的政策不断出台以及新能源汽车稳步发展,我国客车市场有望呈现逐渐复苏的现象,并在新能源客车领域有所突破。nbsp;作为客车行业领导者的宇通,在顶住行业下行趋势的同时,整体销量同比下降比例有所回升,其中轻客销量实现小幅上涨。nbsp;长期以来,宇通客车积极承担企业责任,广泛参与到各项公共事业服务建设中:回顾7月,宇通在2022中国校车行业高峰论坛上携手社会各界联合发布了校车安全倡议《“零”的宣言》,共创校车发展的“下一个十年”;在近期举办的公共交通美好中国行系列活动中积极分享公共交通解决方案,并发布宇通大运力城市微巴“宇萌”E7S,为城市公共交通出行提供了更多选择。nbsp;在国际市场,宇通客车实现了优质产品和前瞻技术的“双重出海”:车联网车队管理系统交付丹麦,全新高端纯电动T13E登陆智利,推动全球公共交通实现智慧绿色变革。nbsp;近期举办的第十九届世界品牌大会上,宇通以691.65亿元的品牌价值入围2022年《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排行榜。与此同时,在7月出炉的《财富》2022中国500强榜单中,宇通也再次上榜,向世界展现了品牌实力与影响力。nbsp;随着疫情逐渐控制和保障政策调控下的供应恢复,客车行业终将熬过寒冬。宇通客车将继续秉承“为美好出行”的态度,助力我国实现“交通强国”,以“中国制造”推动世界公共交通实现绿色变革。8月3日晚间,宇通客车发布2022年7月产销快报,7月份宇通客车销量为2040辆,同比下降27.22%;1-7月份累计销量13607辆,同比下降41.83%。nbsp;受到疫情反复和汽车行业下行压力加大的影响,七月客车行业表现仍显低迷。但随着国家刺激消费的政策不断出台以及新能源汽车稳步发展,我国客车市场有望呈现逐渐复苏的现象,并在新能源客车领域有所突破。nbsp;作为客车行业领导者的宇通,在顶住行业下行趋势的同时,整体销量同比下降比例有所回升,其中轻客销量实现小幅上涨。nbsp;长期以来,宇通客车积极承担企业责任,广泛参与到各项公共事业服务建设中:回顾7月,宇通在2022中国校车行业高峰论坛上携手社会各界联合发布了校车安全倡议《“零”的宣言》,共创校车发展的“下一个十年”;在近期举办的公共交通美好中国行系列活动中积极分享公共交通解决方案,并发布宇通大运力城市微巴“宇萌”E7S,为城市公共交通出行提供了更多选择。nbsp;在国际市场,宇通客车实现了优质产品和前瞻技术的“双重出海”:车联网车队管理系统交付丹麦,全新高端纯电动T13E登陆智利,推动全球公共交通实现智慧绿色变革。nbsp;近期举办的第十九届世界品牌大会上,宇通以691.65亿元的品牌价值入围2022年《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排行榜。与此同时,在7月出炉的《财富》2022中国500强榜单中,宇通也再次上榜,向世界展现了品牌实力与影响力。nbsp;随着疫情逐渐控制和保障政策调控下的供应恢复,客车行业终将熬过寒冬。宇通客车将继续秉承“为美好出行”的态度,助力我国实现“交通强国”,以“中国制造”推动世界公共交通实现绿色变革。投资者网财经Thu, 04 Aug 2022 04:23:40 GMT《投资者网》http://www.investorchina.cn/article/69660中国平安位列《财富》世界500强第25位 蝉联中国内地混合所有制企业第1位http://www.investorchina.cn/article/69656 8月3日,2022年度《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揭晓,中国平安凭借持续稳健的业绩增长,以2021年度1996亿美元的营业收入位列全球榜单第25位,全球金融企业排名第4位。在中国内地入围企业中排名第7位,蝉联中国内地混合所有制企业第1位。nbsp; 榜单显示,除中国平安外,榜单中前25强的中国内地企业还包括:国家电网、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建筑、工商银行、建设银行。nbsp; 《财富》世界500强榜单被视为衡量全球大型公司最权威的榜单,以公司上年度营业收入为主要评定依据。新冠阴影依然笼罩全球,但世界经济在疫情中艰难重启。今年《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企业的营业收入总和约为37.8万亿美元,净利润总和达3.1万亿美元,均创下该榜单有史以来的新高。其中,中国大陆(含香港)公司数量达136家,加上台湾地区企业,中国共有145家公司上榜,大公司数量继续位居各国之首。此外,中国上榜企业(含台湾)的营收占500家上榜企业总营收的31%,首次超过美国。nbsp; 2021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与市场挑战,中国平安秉持"专业,让生活更简单"的品牌理念,持续深化"综合金融 医疗健康"战略升级,加快推动寿险改革和经营管理的数字化转型,切实提升服务实体经济、保障社会民生的能力,增强高质量发展水平。2021年,平安实现营业收入1.18万亿元;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营运利润1,479.61亿元,总资产首次突破10万亿元,个人客户数超2.27亿,互联网用户超6.47亿。nbsp;综合金融战略带动业绩稳步增长。得益于"一个客户、多种产品、一站式服务"的综合金融模式及"金融 生态"战略的持续推进, 2021年,平安集团个人业务营运利润同比增长5.7%至1,299.96亿元,占集团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营运利润的87.9%。随着综合金融战略的深化,客户交叉渗透程度不断提高。2021年集团核心金融公司之间客户迁徙近3,301万人次,截至2021年12月末,个人客户中有8,926万人同时持有多家子公司的合同,在整体个人客户中占比39.3%;集团客均合同数2.81个,较年初增长1.8%。nbsp;改革创新推动业务高质量发展。寿险及健康险业务深化改革转型,2021年实现营运利润970.75亿元,同比增长3.6%;营运ROE为32.3%。代理人渠道坚定向"三高"队伍高质量转型, 2021年全年人均新业务价值39031元,人均首年保费同比增长超22%。平安产险不断优化客群结构,加强风险筛选,整体综合成本率同比优化1.1个百分点至98.0%,承保利润同比增长145.7%至51.36亿元。平安银行深化转型激发强大动能,经营业绩稳健增长,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1693.83亿元,同比增长10.3%;净利润363.36亿元,同比增长25.6%,资产质量保持平稳,风险抵补能力不断增强。nbsp;医疗健康生态圈战略升级引领新增长极。2021年,平安持续升级医疗健康生态圈战略,打造"中国版联合健康",创新推出以"管理式医疗 家庭医生会员制 O2O医疗健康服务"为核心的集团管理式医疗模式,打通供给、需求与支付闭环,为客户提供"省心、省时又省钱"的医疗健康服务。医疗健康生态圈与金融主业协同效果逐步显现,平安超2.27亿个人客户中有近63%的客户同时使用医疗健康生态圈提供的服务,其客均合同数达3.3个,客均AUM达4万元,分别为不使用医疗健康生态圈服务的个人客户的1.6倍、3.0倍。nbsp;全面深化绿色金融,推动可持续高质量发展。2021年,中国平安积极践行企业社会责任,助力社会可持续发展。截至2021年12月末,累计投入逾5.9万亿元,全面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全面深化绿色金融工作,绿色投融资规模达2,245.80亿元,绿色银行业务规模达898.13亿元,2021年环境类可持续保险原保险保费收入达445.69亿元;投身乡村振兴建设,持续推进"三村工程"项目,截至2021年12月末,累计提供扶贫及产业振兴帮扶资金418.50亿元。 8月3日,2022年度《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揭晓,中国平安凭借持续稳健的业绩增长,以2021年度1996亿美元的营业收入位列全球榜单第25位,全球金融企业排名第4位。在中国内地入围企业中排名第7位,蝉联中国内地混合所有制企业第1位。nbsp; 榜单显示,除中国平安外,榜单中前25强的中国内地企业还包括:国家电网、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建筑、工商银行、建设银行。nbsp; 《财富》世界500强榜单被视为衡量全球大型公司最权威的榜单,以公司上年度营业收入为主要评定依据。新冠阴影依然笼罩全球,但世界经济在疫情中艰难重启。今年《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企业的营业收入总和约为37.8万亿美元,净利润总和达3.1万亿美元,均创下该榜单有史以来的新高。其中,中国大陆(含香港)公司数量达136家,加上台湾地区企业,中国共有145家公司上榜,大公司数量继续位居各国之首。此外,中国上榜企业(含台湾)的营收占500家上榜企业总营收的31%,首次超过美国。nbsp; 2021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与市场挑战,中国平安秉持"专业,让生活更简单"的品牌理念,持续深化"综合金融 医疗健康"战略升级,加快推动寿险改革和经营管理的数字化转型,切实提升服务实体经济、保障社会民生的能力,增强高质量发展水平。2021年,平安实现营业收入1.18万亿元;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营运利润1,479.61亿元,总资产首次突破10万亿元,个人客户数超2.27亿,互联网用户超6.47亿。nbsp;综合金融战略带动业绩稳步增长。得益于"一个客户、多种产品、一站式服务"的综合金融模式及"金融 生态"战略的持续推进, 2021年,平安集团个人业务营运利润同比增长5.7%至1,299.96亿元,占集团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营运利润的87.9%。随着综合金融战略的深化,客户交叉渗透程度不断提高。2021年集团核心金融公司之间客户迁徙近3,301万人次,截至2021年12月末,个人客户中有8,926万人同时持有多家子公司的合同,在整体个人客户中占比39.3%;集团客均合同数2.81个,较年初增长1.8%。nbsp;改革创新推动业务高质量发展。寿险及健康险业务深化改革转型,2021年实现营运利润970.75亿元,同比增长3.6%;营运ROE为32.3%。代理人渠道坚定向"三高"队伍高质量转型, 2021年全年人均新业务价值39031元,人均首年保费同比增长超22%。平安产险不断优化客群结构,加强风险筛选,整体综合成本率同比优化1.1个百分点至98.0%,承保利润同比增长145.7%至51.36亿元。平安银行深化转型激发强大动能,经营业绩稳健增长,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1693.83亿元,同比增长10.3%;净利润363.36亿元,同比增长25.6%,资产质量保持平稳,风险抵补能力不断增强。nbsp;医疗健康生态圈战略升级引领新增长极。2021年,平安持续升级医疗健康生态圈战略,打造"中国版联合健康",创新推出以"管理式医疗 家庭医生会员制 O2O医疗健康服务"为核心的集团管理式医疗模式,打通供给、需求与支付闭环,为客户提供"省心、省时又省钱"的医疗健康服务。医疗健康生态圈与金融主业协同效果逐步显现,平安超2.27亿个人客户中有近63%的客户同时使用医疗健康生态圈提供的服务,其客均合同数达3.3个,客均AUM达4万元,分别为不使用医疗健康生态圈服务的个人客户的1.6倍、3.0倍。nbsp;全面深化绿色金融,推动可持续高质量发展。2021年,中国平安积极践行企业社会责任,助力社会可持续发展。截至2021年12月末,累计投入逾5.9万亿元,全面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全面深化绿色金融工作,绿色投融资规模达2,245.80亿元,绿色银行业务规模达898.13亿元,2021年环境类可持续保险原保险保费收入达445.69亿元;投身乡村振兴建设,持续推进"三村工程"项目,截至2021年12月末,累计提供扶贫及产业振兴帮扶资金418.50亿元。投资者网财经Wed, 03 Aug 2022 23:22:28 GMT《投资者网》http://www.investorchina.cn/article/69656宇通纯电自卸车助力安阳中联建设绿色矿山http://www.investorchina.cn/article/69650“双碳”背景下,如何让能源模式转变和能源结构调整驱动经济从旧有格局向更有竞争力的新格局跳跃,成为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在与安阳中联水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安阳中联”)副总经理罗显奎的谈话中,记者感受到,安阳中联通过让“双碳”成为经济增长动力,在创造经济价值的同时,充分考虑生产经营活动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积极践行节能减排,并带动、赋能下游企业以及行业和整个社会的低碳转型及绿色发展,让企业承担的经济责任、社会责任和环境责任这“三重底线”达到了充分的融合与平衡。安阳中联水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罗显奎以新能源为牵引,引领绿色发展安阳是一座从历史中款款走来的城市,用穿越千年的胸襟拥抱着崭新的时代。曾经见证了王朝盛衰、文字变迁的安阳,如今作为传统重工业城市,正经历着能源结构的调整和绿色低碳转型。2022年7月20日,50辆宇通纯电自卸车成功交付安阳中联并正式投入运营,标志着安阳中联的绿色发展又迈上了新台阶。至此,在安阳中联的260辆车里,宇通纯电自卸车的数量已接近20%。从重组原安阳县砂石骨料矿山和企业到规范砂石骨料矿山生产销售全过程,安阳中联始终致力于打造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创新绩效型和社会责任型的覆盖建材上下游产业链的建材企业,通过该企业建设高标准绿色环保砂石料生产线和对运输车辆新能源化改造,让安阳西部砂石骨料矿山生产走上了一条绿色生态的和谐发展之路。从积极参与安阳西部矿山资源整合,到建设新型骨料生产基地,从推进原整合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到打造绿色矿山、绿色工厂,从大力实施超低排放深度治理,到推进运输结构绿色化转变,安阳中联始终致力于打造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创新绩效型和社会责任型的新型建材企业,走上了一条绿色生态、和谐发展之路。安阳中联副总经理罗显奎介绍说,实现“双碳”目标,不仅是对国家政策的无条件执行,还是央企承担社会责任的重要体现,是完成历史使命的具体实践,也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安阳中联自2019年10月完成对8个分、子公司的一体化经营后,着力进行绿色转型,开启了绿色矿山建设新征程。“我们率先启动的是办公用车新能源化。在对新能源车辆的性能和使用规范有了一定的了解后,纯电动重卡也开始进入了我们的考察范围。”罗显奎说,自卸车是矿山工程的主要运输工具,也是直接影响运输成本的主要因素之一。“安全生产是企业生产经营的重中之重,在选购作业车辆时,我们首先看中的是车辆的安全性;其次,从运营角度考虑,矿山运输还要求运输车辆对矿区有较好的适应性和经济性。”在对若干品牌产品进行试用之后,安阳中联选择了宇通重卡。罗显奎说,对宇通的信任一是源于宇通产品具备的“超五星”级安全技术水平;二是源于宇通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完善的制造工艺和先进的制动能量回收系统所带来的高效节能,三是宇通售后直服强大的服务保障团队,以及宇通“不把市场当试验场”的产品理念。低碳生产,引领产业链转型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大规模的颠覆和重塑每天都在发生,并成为整个时代、国家和社会的新常态。安阳位于河南省最北部,地处河南、山西、河北三省交界处,是豫晋冀三省交界地区区域性中心城市,也是“2 26”城市(京津冀空气污染传播通道城市)中重要的一个节点。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其作为河南的工业重镇和老工业基地之一,当下最重要的发展战略关键词就是“转型”。“企业作为主要的碳排放源与创新主体,应将节能降碳作为长期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作为产业链上的重要一环,安阳中联也一直对上下游企业发挥着积极的引领带动作用。”罗显奎说,“转型”的故事不仅发生在安阳中联。nbsp;“我们一直在主动引领行业走绿色转型发展之路”,罗显奎说,安阳中联不仅已经实现了企业内部的生产车辆、矿区协调办公车辆全部新能源化,并且还在引导下游企业和用户进行新能源车辆的购置和升级。“我们为下游用户的新能源车辆特别开设了绿色通道,凡是来拉砂石料的新能源车,都能够享受优先进场、优先装车、优先出场的待遇,但燃油车可能就需要排队了。”记者来到九华山矿区发现,这里的景象和我们平时印象中矿区的漫天尘土大相径庭。路侧的山坡呈阶梯状,种满了树苗。罗显奎介绍,作为生态修复试点矿区,安阳中联坚持高于政府标准大力推进矿区修复工作,打造了70万立方人工湖,矿区复绿也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复绿后我们开辟了果园,种了上百棵果树,并将收获的水果免费提供给员工,大家共同来享受绿色矿山带给我们的丰厚回馈,也提高了员工的幸福感。”安阳中联已经迈出了绿色物流转型发展的坚实步伐,“接下来还将继续加大纯电重卡运输车辆的投入,创新纯电物流运输新技术、新模式,以实际行动助力碳达峰、碳中和,为建设绿色、低碳、美丽的新安阳做出新的贡献。”显然,安阳中联始终坚持的创新、绿色、可持续的发展理念,也与宇通集团打造新能源商用车的初心不谋而合。从雾霾“灰”转向安阳“蓝”,古老而现代的安阳正在城市嬗变中散发出勃勃生机;从工业“灰”转向生态“绿”,交通能源动力变革也为绵延不息的文脉和源远流长的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并悄悄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宇通重卡50辆纯电自卸车的成功交付和投运,是安阳中联践行绿色低碳战略的又一个开始。正如古都安阳焕发新的生机一般,安阳中联和宇通重卡的携手,正在共同推动并加快绿色生态进程,为早日实现“双碳”目标贡献自己的力量。“双碳”背景下,如何让能源模式转变和能源结构调整驱动经济从旧有格局向更有竞争力的新格局跳跃,成为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在与安阳中联水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安阳中联”)副总经理罗显奎的谈话中,记者感受到,安阳中联通过让“双碳”成为经济增长动力,在创造经济价值的同时,充分考虑生产经营活动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积极践行节能减排,并带动、赋能下游企业以及行业和整个社会的低碳转型及绿色发展,让企业承担的经济责任、社会责任和环境责任这“三重底线”达到了充分的融合与平衡。安阳中联水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罗显奎以新能源为牵引,引领绿色发展安阳是一座从历史中款款走来的城市,用穿越千年的胸襟拥抱着崭新的时代。曾经见证了王朝盛衰、文字变迁的安阳,如今作为传统重工业城市,正经历着能源结构的调整和绿色低碳转型。2022年7月20日,50辆宇通纯电自卸车成功交付安阳中联并正式投入运营,标志着安阳中联的绿色发展又迈上了新台阶。至此,在安阳中联的260辆车里,宇通纯电自卸车的数量已接近20%。从重组原安阳县砂石骨料矿山和企业到规范砂石骨料矿山生产销售全过程,安阳中联始终致力于打造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创新绩效型和社会责任型的覆盖建材上下游产业链的建材企业,通过该企业建设高标准绿色环保砂石料生产线和对运输车辆新能源化改造,让安阳西部砂石骨料矿山生产走上了一条绿色生态的和谐发展之路。从积极参与安阳西部矿山资源整合,到建设新型骨料生产基地,从推进原整合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到打造绿色矿山、绿色工厂,从大力实施超低排放深度治理,到推进运输结构绿色化转变,安阳中联始终致力于打造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创新绩效型和社会责任型的新型建材企业,走上了一条绿色生态、和谐发展之路。安阳中联副总经理罗显奎介绍说,实现“双碳”目标,不仅是对国家政策的无条件执行,还是央企承担社会责任的重要体现,是完成历史使命的具体实践,也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安阳中联自2019年10月完成对8个分、子公司的一体化经营后,着力进行绿色转型,开启了绿色矿山建设新征程。“我们率先启动的是办公用车新能源化。在对新能源车辆的性能和使用规范有了一定的了解后,纯电动重卡也开始进入了我们的考察范围。”罗显奎说,自卸车是矿山工程的主要运输工具,也是直接影响运输成本的主要因素之一。“安全生产是企业生产经营的重中之重,在选购作业车辆时,我们首先看中的是车辆的安全性;其次,从运营角度考虑,矿山运输还要求运输车辆对矿区有较好的适应性和经济性。”在对若干品牌产品进行试用之后,安阳中联选择了宇通重卡。罗显奎说,对宇通的信任一是源于宇通产品具备的“超五星”级安全技术水平;二是源于宇通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完善的制造工艺和先进的制动能量回收系统所带来的高效节能,三是宇通售后直服强大的服务保障团队,以及宇通“不把市场当试验场”的产品理念。低碳生产,引领产业链转型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大规模的颠覆和重塑每天都在发生,并成为整个时代、国家和社会的新常态。安阳位于河南省最北部,地处河南、山西、河北三省交界处,是豫晋冀三省交界地区区域性中心城市,也是“2 26”城市(京津冀空气污染传播通道城市)中重要的一个节点。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其作为河南的工业重镇和老工业基地之一,当下最重要的发展战略关键词就是“转型”。“企业作为主要的碳排放源与创新主体,应将节能降碳作为长期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作为产业链上的重要一环,安阳中联也一直对上下游企业发挥着积极的引领带动作用。”罗显奎说,“转型”的故事不仅发生在安阳中联。nbsp;“我们一直在主动引领行业走绿色转型发展之路”,罗显奎说,安阳中联不仅已经实现了企业内部的生产车辆、矿区协调办公车辆全部新能源化,并且还在引导下游企业和用户进行新能源车辆的购置和升级。“我们为下游用户的新能源车辆特别开设了绿色通道,凡是来拉砂石料的新能源车,都能够享受优先进场、优先装车、优先出场的待遇,但燃油车可能就需要排队了。”记者来到九华山矿区发现,这里的景象和我们平时印象中矿区的漫天尘土大相径庭。路侧的山坡呈阶梯状,种满了树苗。罗显奎介绍,作为生态修复试点矿区,安阳中联坚持高于政府标准大力推进矿区修复工作,打造了70万立方人工湖,矿区复绿也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复绿后我们开辟了果园,种了上百棵果树,并将收获的水果免费提供给员工,大家共同来享受绿色矿山带给我们的丰厚回馈,也提高了员工的幸福感。”安阳中联已经迈出了绿色物流转型发展的坚实步伐,“接下来还将继续加大纯电重卡运输车辆的投入,创新纯电物流运输新技术、新模式,以实际行动助力碳达峰、碳中和,为建设绿色、低碳、美丽的新安阳做出新的贡献。”显然,安阳中联始终坚持的创新、绿色、可持续的发展理念,也与宇通集团打造新能源商用车的初心不谋而合。从雾霾“灰”转向安阳“蓝”,古老而现代的安阳正在城市嬗变中散发出勃勃生机;从工业“灰”转向生态“绿”,交通能源动力变革也为绵延不息的文脉和源远流长的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并悄悄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宇通重卡50辆纯电自卸车的成功交付和投运,是安阳中联践行绿色低碳战略的又一个开始。正如古都安阳焕发新的生机一般,安阳中联和宇通重卡的携手,正在共同推动并加快绿色生态进程,为早日实现“双碳”目标贡献自己的力量。投资者网财经Wed, 03 Aug 2022 20:39:57 GMT《投资者网》http://www.investorchina.cn/article/69650比亚迪宣布进入德国、瑞典市场 首批车辆第四季度交付http://www.investorchina.cn/article/69645当地时间8月1日,比亚迪宣布与欧洲行业领先的经销商集团HedinMobility合作,为瑞典和德国市场提供优质的新能源汽车产品。在瑞典市场,作为比亚迪的乘用车分销及经销商合作伙伴,HedinMobility集团将在多个城市开设线下门店。在德国市场,比亚迪将与Hedin Mobility集团联袂合作,甄选本地多个优质经销商,覆盖德国多个区域。在瑞典和德国市场的不断深入将对比亚迪欧洲新能源业务版图具有战略意义和深远影响。线上签约仪式现场(左:舒酉星,比亚迪欧洲分公司兼国际合作事业部总经理;右:Anders Hedin,Hedin Mobility集团首席执行官)nbsp;今年10月,瑞典和德国的多家先锋店将正式开业,更多门店也将陆续在多个城市上线。届时,消费者可以近距离体验比亚迪的新能源汽车产品,首批车辆预计在今年第四季度交付。比亚迪是全球唯一一家掌握电池、电机、电控等电动车核心技术并提供一站式新能源整体解决方案的企业,2022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销量突破64万台,带领新能源汽车行业走向持续发展。作为欧洲最大的经销商集团之一,Hedin Mobility集团具备优质的本土化资源和成熟的经销商体系,旗下拥有230多家经销商门店,业务涵盖瑞典、德国等欧洲8个国家和地区。比亚迪与Hedin Mobility集团的强强联合将助力比亚迪进一步为欧洲市场提供深受消费者青睐的电动车产品。 比亚迪与欧洲经销商Hedin Mobility集团签约 共创瑞典德国乘用车新篇章比亚迪欧洲分公司兼国际合作事业部总经理舒酉星表示:“我们很高兴能在瑞典和德国市场推出比亚迪全球技术领先的新能源汽车产品,相信通过与享有盛誉的Hedin Mobility集团合作,能进一步满足当地多样化的消费需求,不断提供更优质的新能源汽车和绿色出行服务。”“我们非常荣幸可以成为比亚迪欧洲地区的合作伙伴,携手为本地消费者提供销售、售后等全方位一体化服务,共同为欧洲消费者提供更加绿色环保的新能源汽车产品,”Hedin Mobility集团首席执行官Anders Hedin如是说,“Hedin Mobility集团愿同比亚迪携手,推动欧洲电动化进程和可持续发展。”当地时间8月1日,比亚迪宣布与欧洲行业领先的经销商集团HedinMobility合作,为瑞典和德国市场提供优质的新能源汽车产品。在瑞典市场,作为比亚迪的乘用车分销及经销商合作伙伴,HedinMobility集团将在多个城市开设线下门店。在德国市场,比亚迪将与Hedin Mobility集团联袂合作,甄选本地多个优质经销商,覆盖德国多个区域。在瑞典和德国市场的不断深入将对比亚迪欧洲新能源业务版图具有战略意义和深远影响。线上签约仪式现场(左:舒酉星,比亚迪欧洲分公司兼国际合作事业部总经理;右:Anders Hedin,Hedin Mobility集团首席执行官)nbsp;今年10月,瑞典和德国的多家先锋店将正式开业,更多门店也将陆续在多个城市上线。届时,消费者可以近距离体验比亚迪的新能源汽车产品,首批车辆预计在今年第四季度交付。比亚迪是全球唯一一家掌握电池、电机、电控等电动车核心技术并提供一站式新能源整体解决方案的企业,2022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销量突破64万台,带领新能源汽车行业走向持续发展。作为欧洲最大的经销商集团之一,Hedin Mobility集团具备优质的本土化资源和成熟的经销商体系,旗下拥有230多家经销商门店,业务涵盖瑞典、德国等欧洲8个国家和地区。比亚迪与Hedin Mobility集团的强强联合将助力比亚迪进一步为欧洲市场提供深受消费者青睐的电动车产品。 比亚迪与欧洲经销商Hedin Mobility集团签约 共创瑞典德国乘用车新篇章比亚迪欧洲分公司兼国际合作事业部总经理舒酉星表示:“我们很高兴能在瑞典和德国市场推出比亚迪全球技术领先的新能源汽车产品,相信通过与享有盛誉的Hedin Mobility集团合作,能进一步满足当地多样化的消费需求,不断提供更优质的新能源汽车和绿色出行服务。”“我们非常荣幸可以成为比亚迪欧洲地区的合作伙伴,携手为本地消费者提供销售、售后等全方位一体化服务,共同为欧洲消费者提供更加绿色环保的新能源汽车产品,”Hedin Mobility集团首席执行官Anders Hedin如是说,“Hedin Mobility集团愿同比亚迪携手,推动欧洲电动化进程和可持续发展。”投资者网财经Wed, 03 Aug 2022 20:26:10 GMT《投资者网》http://www.investorchina.cn/article/69645比亚迪,不只世界500强http://www.investorchina.cn/article/69644历经27年的发展,比亚迪在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不断耕耘、持续创新,形成了汽车、轨道交通、新能源和电子四大产业的全产业链生态闭环,成为一家提供新能源整体解决方案的500强企业。8月3日,《财富》世界500强榜单全球发布,比亚迪入榜,为中国企业再添一席。比亚迪进入《财富》世界500强nbsp;一直以来,比亚迪坚持以解决社会问题为导向,以技术创新为驱动,坚守绿色梦想,为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历经27年的发展,比亚迪在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不断耕耘、持续创新,形成了汽车、轨道交通、新能源和电子四大产业的全产业链生态闭环,成为一家提供新能源整体解决方案的500强企业。比亚迪全球总部六角大楼nbsp;面对汽车产业百年变革的加速演变,比亚迪厚积薄发,乘势而上,凭借刀片电池、DM-i超级混动、e平台3.0等颠覆性技术,迎来了技术、产品和市场的爆发。2021年,比亚迪乘用车全年销售730,093辆,其中新能源乘用车销售593,745辆,全年同比增长231.6%,第九次登顶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年度销量冠军。在2022年上半年,比亚迪新能源乘用车累计销售638,157辆,同比增长324.8%。比亚迪立足中国,放眼世界。在国际化推进过程中,比亚迪以开放的姿态拥抱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吸收全球智慧,与全球消费者分享绿色科技创新成果,走向全面的开放创新之路。如今,比亚迪新能源汽车足迹遍布全球六大洲,70多个国家和地区,超过400个城市。今年7月21日,比亚迪宣布正式进入日本市场,开启乘用车国际化新篇章。比亚迪汽车已于2022年3月起停止燃油汽车的整车生产,专注于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业务。作为全球首个正式宣布停止燃油车整车生产的500强车企,比亚迪为全球交通运输领域的绿色低碳转型提供示范。当前,减少碳排放、发展新能源是全球共识。比亚迪产业不只有汽车,业务不只在中国,致力于为全球城市贡献新能源整体解决方案。作为一家国际化企业,比亚迪不只世界500强,将继续肩负“用技术创新,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品牌使命,推动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助力“为地球降温1℃”。历经27年的发展,比亚迪在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不断耕耘、持续创新,形成了汽车、轨道交通、新能源和电子四大产业的全产业链生态闭环,成为一家提供新能源整体解决方案的500强企业。8月3日,《财富》世界500强榜单全球发布,比亚迪入榜,为中国企业再添一席。比亚迪进入《财富》世界500强nbsp;一直以来,比亚迪坚持以解决社会问题为导向,以技术创新为驱动,坚守绿色梦想,为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历经27年的发展,比亚迪在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不断耕耘、持续创新,形成了汽车、轨道交通、新能源和电子四大产业的全产业链生态闭环,成为一家提供新能源整体解决方案的500强企业。比亚迪全球总部六角大楼nbsp;面对汽车产业百年变革的加速演变,比亚迪厚积薄发,乘势而上,凭借刀片电池、DM-i超级混动、e平台3.0等颠覆性技术,迎来了技术、产品和市场的爆发。2021年,比亚迪乘用车全年销售730,093辆,其中新能源乘用车销售593,745辆,全年同比增长231.6%,第九次登顶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年度销量冠军。在2022年上半年,比亚迪新能源乘用车累计销售638,157辆,同比增长324.8%。比亚迪立足中国,放眼世界。在国际化推进过程中,比亚迪以开放的姿态拥抱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吸收全球智慧,与全球消费者分享绿色科技创新成果,走向全面的开放创新之路。如今,比亚迪新能源汽车足迹遍布全球六大洲,70多个国家和地区,超过400个城市。今年7月21日,比亚迪宣布正式进入日本市场,开启乘用车国际化新篇章。比亚迪汽车已于2022年3月起停止燃油汽车的整车生产,专注于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业务。作为全球首个正式宣布停止燃油车整车生产的500强车企,比亚迪为全球交通运输领域的绿色低碳转型提供示范。当前,减少碳排放、发展新能源是全球共识。比亚迪产业不只有汽车,业务不只在中国,致力于为全球城市贡献新能源整体解决方案。作为一家国际化企业,比亚迪不只世界500强,将继续肩负“用技术创新,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品牌使命,推动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助力“为地球降温1℃”。投资者网财经Wed, 03 Aug 2022 20:04:08 GMT《投资者网》http://www.investorchina.cn/article/69644 绿地控股世界500强排名创新高位列第125位 今年至今克服疫情影响保持发展稳定,保交付千万方http://www.investorchina.cn/article/696438月3日,《财富》杂志公布2022年世界500强企业最新排名——绿地控股(600606.SH)以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5443亿元、同比增长19%的不俗业绩,位列全球企业第125位,排名再创新高,较去年上升17位。自2012年以来,绿地已连续11年成功入围世界500强,排名整体实现稳步提升。绿地控股集团董事长、总裁张玉良表示,从2000万元资本金起步,实现资产规模增长超7万倍,国有资产增值超2000倍,年均复合增长率30%,前20年打造一个世界500强,后10年排名持续快速提升,这是绿地30年跨越式发展交出的成绩单。绿地走的是一条使命在肩的前行之路,始终牢记“做政府所想、为市场所需”的初心和使命,在服务国家战略、服务上海城市发展、服务民生需求的过程中,形成发展理念,塑造商业模式,夯实发展根基,推动企业不断成长壮大。30年来,绿地始终顺应世界及中国经济变革的大趋势落子布局,始终把握高质量发展总目标推动快速发展,始终持续深化企业体制机制改革释放澎湃动力,始终坚持企业发展理念和企业文化的精髓。站在新的起点,绿地将全力以赴“再出发、开新局”,努力成为一家主业突出、协同发展、全球经营的跨国公司,向“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进军。今年至今,在外部环极为严峻的背景下,绿地全力克服困难,依然保持了发展大局稳定。绿地围绕“聚焦、转型、再造、强体”的主线,连续推进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措施,努力实现“稳发展、控成本、防风险”的总体目标。一是持续优化业务结构,有效对冲单一行业波动。二是稳步提升资产质量,不断夯实中长期稳健发展基础。三是努力保持业绩规模较大体量,表现优于行业平均。四是积极推进降本增效,有效控制主要产业生产成本。五是采取主动债务管理,守住现金流安全底线。下半年,外部环境仍然错综复杂,各种不确定性依然存在,但总体形势好转是主基调、主旋律。张玉良指出,绿地将坚定不移围绕“稳增长、控成本、防风险”总体目标,抓住有利条件,努力“打好翻身仗”。一是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好转。随着上海等重点疫情地区先后解封,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停工停业和断点堵点逐步减少。二是宏观经济逐渐复苏回暖。二季度以来,为了稳住经济大盘,国家出台了一揽子政策措施并全力督促落地见效,各项宏观经济指标已逐渐企稳。下半年,稳增长政策有望加码,宏观经济进一步复苏回暖。三是行业市场环境不断改善。促进房地产行业良性循环的一批相对宽松政策先后推出,部分地区前期压抑的住房需求集中释放,带动市场回升向好。同时,各地密集推出了规模庞大的基建投资计划,有望促进基建行业新一轮发展。8月3日,《财富》杂志公布2022年世界500强企业最新排名——绿地控股(600606.SH)以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5443亿元、同比增长19%的不俗业绩,位列全球企业第125位,排名再创新高,较去年上升17位。自2012年以来,绿地已连续11年成功入围世界500强,排名整体实现稳步提升。绿地控股集团董事长、总裁张玉良表示,从2000万元资本金起步,实现资产规模增长超7万倍,国有资产增值超2000倍,年均复合增长率30%,前20年打造一个世界500强,后10年排名持续快速提升,这是绿地30年跨越式发展交出的成绩单。绿地走的是一条使命在肩的前行之路,始终牢记“做政府所想、为市场所需”的初心和使命,在服务国家战略、服务上海城市发展、服务民生需求的过程中,形成发展理念,塑造商业模式,夯实发展根基,推动企业不断成长壮大。30年来,绿地始终顺应世界及中国经济变革的大趋势落子布局,始终把握高质量发展总目标推动快速发展,始终持续深化企业体制机制改革释放澎湃动力,始终坚持企业发展理念和企业文化的精髓。站在新的起点,绿地将全力以赴“再出发、开新局”,努力成为一家主业突出、协同发展、全球经营的跨国公司,向“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进军。今年至今,在外部环极为严峻的背景下,绿地全力克服困难,依然保持了发展大局稳定。绿地围绕“聚焦、转型、再造、强体”的主线,连续推进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措施,努力实现“稳发展、控成本、防风险”的总体目标。一是持续优化业务结构,有效对冲单一行业波动。二是稳步提升资产质量,不断夯实中长期稳健发展基础。三是努力保持业绩规模较大体量,表现优于行业平均。四是积极推进降本增效,有效控制主要产业生产成本。五是采取主动债务管理,守住现金流安全底线。下半年,外部环境仍然错综复杂,各种不确定性依然存在,但总体形势好转是主基调、主旋律。张玉良指出,绿地将坚定不移围绕“稳增长、控成本、防风险”总体目标,抓住有利条件,努力“打好翻身仗”。一是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好转。随着上海等重点疫情地区先后解封,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停工停业和断点堵点逐步减少。二是宏观经济逐渐复苏回暖。二季度以来,为了稳住经济大盘,国家出台了一揽子政策措施并全力督促落地见效,各项宏观经济指标已逐渐企稳。下半年,稳增长政策有望加码,宏观经济进一步复苏回暖。三是行业市场环境不断改善。促进房地产行业良性循环的一批相对宽松政策先后推出,部分地区前期压抑的住房需求集中释放,带动市场回升向好。同时,各地密集推出了规模庞大的基建投资计划,有望促进基建行业新一轮发展。投资者网财经Wed, 03 Aug 2022 19:35:22 GMT《投资者网》http://www.investorchina.cn/article/69643甘肃银行:防疫不松劲 发展不停步http://www.investorchina.cn/article/69641甘肃省新一轮疫情发生以来,甘肃银行按照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毫不松懈抓紧抓实抓细统筹疫情防控和金融支持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甘肃银行党委要求全行各级党组织严格落实主体责任,强化属地疫情防控;领导干部要坚守岗位、靠前指挥,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业务开展;全体党员要发挥好先锋模范作用,加强重点部位值班值守。同时,该行优化营业网点值班,强化线上服务响应,保证客户金融服务需求。筑牢疫情防控“安全网”本轮疫情发生以来,甘肃银行党委把疫情防控作为当前头等大事来抓,迅速成立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多次召开专题会安排疫情防控各项工作。甘肃银行党委要求全行各级党组织、领导干部和广大党员清醒认识到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充分发挥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站位一线、冲锋在前,主动担当、履职尽责,切实保障员工身体健康,全力维护金融服务秩序。营业网点要严格落实“一扫三查”,检查、登记来访客户和人员,加强公共区域清洁消毒,确保营业环境安全。认真开展轨迹排查和人员管理,执行好“日报告”“零报告”制度。总行本部及兰内网点严格落实兰州市临时性管控措施,加强行政值班、技术值班、运营值班和安全保卫值班,实行弹性工作制和居家办公。按照“非必须、不举办”要求,暂时取消各类会议、培训等,广大员工非必要不出兰、不出省。营造金融服务“放心地”连日来,甘肃银行各级领导干部带头坚守岗位,奋战在疫情防控第一线,与广大员工一道,切实营造安全高效的金融服务环境。按照相关要求,甘肃银行迅速启动疫情防控应急预案,应急保障人员24小时在岗值守,总行本部全部实行弹性上班,切实加强信息科技、系统运维、清算中心、集中处理中心、运行监测中心、客户服务中心、安全保卫等重点部位值班值守,确保各项业务正常运转。信息技术、会计运营等后台条线部门合理调配人员,做好应急安排,及时响应一线业务需求,全力保障业务高效运行。加强营业网点防疫管理,规范落实“一扫三查”及测温、消杀等防控措施,做到开好门、防疫情、保服务。对集中办理业务的客户及时分流,引导客户通过自助渠道及线上等“非接触式”途径办理业务。对疫情防控拨款、防疫物资购买、抗疫捐款等业务第一时间受理,保障相关业务优先高效处理,资金划拨及时到位。输送疫情防控“及时雨”为精准高效支持医卫和民生领域在疫情期间的资金需求,甘肃银行推出 “抗疫贷”“医贷通”等专属信贷产品,以“低利率、高效率、免担保”的特色服务,加大对我省疫情防控和社会民生相关领域的资金支持力度。“抗疫贷”是主要向从事医疗卫生用品、消毒卫生用品、民生基本保障用品生产制造和贸易流通企业投放的专项贷款,用于相关保障物资所需的原材料采购、生产成本支出等,以信用担保为主。“医贷通”主要面向全省新冠肺炎定点救治医院和二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采取免准入、免担保的信用贷款投放模式,以增加医疗机构的资金可获得性。与此同时,甘肃银行着力优化网银系统,为广大客户提供不间断的贴心服务。通过企业网银,客户可线上办理电子商业汇票出票、签收、背书转让、贴现、质押、保证、提示付款、追索等业务,并支持票据查询,方便企业在疫情期间进行支付结算和短期融资管理。反向保理业务为甘肃银行核心企业及上游供应商提供线上应收账款管理和保理融资等一揽子综合金融服务。审核通过后,企业可使用企业网银发起应收账款转让、进行应收账款确权、发起融资申请、线上提前还款,足不出户实现便捷融资。有国际结算及融资业务的企业,其跨境收付款、结售汇、贸易融资业务均可通过发送电子单证的方式申请办理。有需求的企业还可通过企业网银申请跨境付款、自主办理结汇,体验高效、便捷的线上跨境结算服务。此外,甘肃银行还为企事业单位及个人提供网上银行非税收入缴款服务,仅需登录企业网上银行或个人手机银行,输入缴款码选择相应付款账户即可完成缴款。组织志愿抗疫“先锋队”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甘肃银行积极响应号召,按照“自愿报名、组织选派、就近就便”的原则,选派党员干部组成疫情防控志愿者服务队,按照属地疫情防控工作安排,分散下沉到社区、小区、管控点,有序开展志愿服务,把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到最前线,让党旗在疫情防控一线高高飘扬。为全面落实“十快”要求,该行志愿者在社区核酸检测点配合街道、社区工作人员开展防疫知识宣传、核酸检测引导、信息采集登记、秩序维护等工作,引导居民严格按照规定流程进行个人信息登记和核酸检测,确保核酸检测工作有序、有效进行;挨家挨户提醒住户及时进行检测,协调医护人员为行动不便的老人上门开展核酸检测;积极参与值班值守、环境消杀、困难群众帮扶等工作……炎炎夏日里,该行志愿者与医护人员、街道和社区工作人员及社区居民一道,凝聚起众志成城的强大力量,筑起群防群控的坚固防线。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这是党中央的明确要求。甘肃银行将坚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业务发展,努力实现防疫不松劲、发展不停步,为我省全面打赢疫情防控战歼灭战贡献金融力量。甘肃省新一轮疫情发生以来,甘肃银行按照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毫不松懈抓紧抓实抓细统筹疫情防控和金融支持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甘肃银行党委要求全行各级党组织严格落实主体责任,强化属地疫情防控;领导干部要坚守岗位、靠前指挥,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业务开展;全体党员要发挥好先锋模范作用,加强重点部位值班值守。同时,该行优化营业网点值班,强化线上服务响应,保证客户金融服务需求。筑牢疫情防控“安全网”本轮疫情发生以来,甘肃银行党委把疫情防控作为当前头等大事来抓,迅速成立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多次召开专题会安排疫情防控各项工作。甘肃银行党委要求全行各级党组织、领导干部和广大党员清醒认识到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充分发挥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站位一线、冲锋在前,主动担当、履职尽责,切实保障员工身体健康,全力维护金融服务秩序。营业网点要严格落实“一扫三查”,检查、登记来访客户和人员,加强公共区域清洁消毒,确保营业环境安全。认真开展轨迹排查和人员管理,执行好“日报告”“零报告”制度。总行本部及兰内网点严格落实兰州市临时性管控措施,加强行政值班、技术值班、运营值班和安全保卫值班,实行弹性工作制和居家办公。按照“非必须、不举办”要求,暂时取消各类会议、培训等,广大员工非必要不出兰、不出省。营造金融服务“放心地”连日来,甘肃银行各级领导干部带头坚守岗位,奋战在疫情防控第一线,与广大员工一道,切实营造安全高效的金融服务环境。按照相关要求,甘肃银行迅速启动疫情防控应急预案,应急保障人员24小时在岗值守,总行本部全部实行弹性上班,切实加强信息科技、系统运维、清算中心、集中处理中心、运行监测中心、客户服务中心、安全保卫等重点部位值班值守,确保各项业务正常运转。信息技术、会计运营等后台条线部门合理调配人员,做好应急安排,及时响应一线业务需求,全力保障业务高效运行。加强营业网点防疫管理,规范落实“一扫三查”及测温、消杀等防控措施,做到开好门、防疫情、保服务。对集中办理业务的客户及时分流,引导客户通过自助渠道及线上等“非接触式”途径办理业务。对疫情防控拨款、防疫物资购买、抗疫捐款等业务第一时间受理,保障相关业务优先高效处理,资金划拨及时到位。输送疫情防控“及时雨”为精准高效支持医卫和民生领域在疫情期间的资金需求,甘肃银行推出 “抗疫贷”“医贷通”等专属信贷产品,以“低利率、高效率、免担保”的特色服务,加大对我省疫情防控和社会民生相关领域的资金支持力度。“抗疫贷”是主要向从事医疗卫生用品、消毒卫生用品、民生基本保障用品生产制造和贸易流通企业投放的专项贷款,用于相关保障物资所需的原材料采购、生产成本支出等,以信用担保为主。“医贷通”主要面向全省新冠肺炎定点救治医院和二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采取免准入、免担保的信用贷款投放模式,以增加医疗机构的资金可获得性。与此同时,甘肃银行着力优化网银系统,为广大客户提供不间断的贴心服务。通过企业网银,客户可线上办理电子商业汇票出票、签收、背书转让、贴现、质押、保证、提示付款、追索等业务,并支持票据查询,方便企业在疫情期间进行支付结算和短期融资管理。反向保理业务为甘肃银行核心企业及上游供应商提供线上应收账款管理和保理融资等一揽子综合金融服务。审核通过后,企业可使用企业网银发起应收账款转让、进行应收账款确权、发起融资申请、线上提前还款,足不出户实现便捷融资。有国际结算及融资业务的企业,其跨境收付款、结售汇、贸易融资业务均可通过发送电子单证的方式申请办理。有需求的企业还可通过企业网银申请跨境付款、自主办理结汇,体验高效、便捷的线上跨境结算服务。此外,甘肃银行还为企事业单位及个人提供网上银行非税收入缴款服务,仅需登录企业网上银行或个人手机银行,输入缴款码选择相应付款账户即可完成缴款。组织志愿抗疫“先锋队”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甘肃银行积极响应号召,按照“自愿报名、组织选派、就近就便”的原则,选派党员干部组成疫情防控志愿者服务队,按照属地疫情防控工作安排,分散下沉到社区、小区、管控点,有序开展志愿服务,把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到最前线,让党旗在疫情防控一线高高飘扬。为全面落实“十快”要求,该行志愿者在社区核酸检测点配合街道、社区工作人员开展防疫知识宣传、核酸检测引导、信息采集登记、秩序维护等工作,引导居民严格按照规定流程进行个人信息登记和核酸检测,确保核酸检测工作有序、有效进行;挨家挨户提醒住户及时进行检测,协调医护人员为行动不便的老人上门开展核酸检测;积极参与值班值守、环境消杀、困难群众帮扶等工作……炎炎夏日里,该行志愿者与医护人员、街道和社区工作人员及社区居民一道,凝聚起众志成城的强大力量,筑起群防群控的坚固防线。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这是党中央的明确要求。甘肃银行将坚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业务发展,努力实现防疫不松劲、发展不停步,为我省全面打赢疫情防控战歼灭战贡献金融力量。投资者网财经Wed, 03 Aug 2022 18:04:35 GMT《投资者网》http://www.investorchina.cn/article/69641长期主义者东阳光的中场答卷:高研发助跑电子新材料产业升级http://www.investorchina.cn/article/69640《投资者网》谢亦楠编辑nbsp; 吴悦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近两年来,面对疫情冲击,广东东阳光科技控股股份有限公司(600673.SH,下称“东阳光”)没有把自己的短期利益放在首位,而是围绕电子及储能产业进一步深入研发:在扩大产能的同时,不断提升产品效率,为下一阶段高质量发展积蓄势能。2022年中报显示,公司主营收入59.26亿元,同比上升0.61%;归母净利润6.24亿元,同比上升646.2%;扣非净利润6.66亿元,同比上升2397%。强大的系统性研发能力和内生增长确定性,也令其备受资本青睐。截至今年上半年末,有包括博时基金、中国人寿、香港中央结算公司等多家机构重仓了该股。受益新能源行业,东阳光加速超车高质量发展与新模式探索成为新的关键词。“十四五”期间,国家陆续发布新政,要求大力推动能源体系绿色低碳转型,因地制宜发展风电、光伏发电、水能等,加快大容量储能技术研发推广。也就是说,传统的技术已难以满足新的监管环境,各个产业亟需做出新生产方式的研发升级。东阳光就是这批企业中的佼佼者与领先者,公司以基础产业为切入点,不断向下游高附加值的新兴产业延伸,如今已拥有“高纯铝-电子光箔-腐蚀箔-化成箔-铝电解电容器”全产业链,并以此赋能新能源、光伏等多个绿色产业。以电极箔为例,作为加工工序多、厚度小、难度大的铝材产品,其铝电解电容器中的核心原料,后者广泛存在于电子信息、能源电力、汽车、工业设备等众多领域,应用场景广泛,产能供不应求。申万宏源证券指出,全球新能源车销量今年有望达到1000万辆以上,对应的动力电池产量有望达644GW,同比增速达64%。电极箔供需两端受益,铝锭价格承压叠加新能源需求,拉动电容器行业景气度持续上升,核心原材料电极箔量价均受益。凭借过硬的技术、产业一体化的能力,东阳光成功拿下多个大单,产能不断升级。公告显示,乌兰察布中高压化成箔扩建项目完成96条产线安装及调试,年产量达2800万平,高能耗工序具备能源成本优势,同时向下游延伸,投资一期建设电容器生产基地,目前已取得建设用地,完成能评、环评批复。电池铝箔业务方面,公司同样加速推进。2021年末,东阳光与UACJ株式会社合作1万吨电池铝箔产能投产,已通过日本客户村田产品认证并批量供货,同时向松下、宁德时代等电池厂商小批量供货验证,并规划到2025年电池铝箔产能达到11万吨。研究机构预计,在需求高增的情况下,受到技术工艺、良率水平、投建周期等因素的制约,今明两年电极箔供不应求的局面有望延续,行业仍处于高景气阶段。研发技术升级,冲破产业桎梏美国对中兴、华为的制裁,让中国社会深切感受到产业受制于人的痛楚,但制约产业安全的,除了芯片、操作系统等看得见的重大核心技术和产品,也包括常人视线之外众多的关键零部件乃至材料。任何一个零件供应的中断,都会让整个产品生产停止运转。作为消费大国及工业大国,受制于人终究不是长久之策,但如今情况正在改变。以东阳光为首的企业正在以前所未有的研发投入,加码行业升级。2019年至2021年,公司研发支出分别达到5.8亿元、6亿元、6.6亿元,在行业内遥遥领先。电极箔要处理的是复杂、脆弱的材料,轧制精度要求严苛。设计和制造这样的产品,面临技术、良品率、设备、认证等壁垒,没有现成答案,更多依靠经验和试错,弯道超车几乎不可能。也因此,能够在这一领域立足的,无不是身经百战的巨头。东阳光又是如何脱颖而出的?答案是切入国际一流大厂的技术通道。财报显示,公司与UACJ株式会社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技术合作关系,深耕电子箔、钎焊箔、电池箔领域。凭借这一通道,以及多年的技术积累,公司研究院被评为国家技术中心(“广东省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并在研发方面不断取得突破。其中,“固态电容器用高速变频低压软态腐蚀箔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高比容固态电容器低压软态腐蚀箔高速制造关键技术及产业化”获2021年中国电子元器件行业协会科技进步二等奖。“铝电解电容器用高性能阳极氧化膜制造技术及应用” 荣获2021年广东省电子信息协会科技进步一等奖。以电极箔为起点,东阳光正编织起一个庞大的新能源、新材料商业“帝国”。公司从电极箔的腐蚀化成工序中,逐步发展出氯碱化工、甲烷氯化物、氟化工(主要为新型制冷剂)、氟树脂(主要为PVDF树脂)的循环经济产业链。锂电级PVDF作为新能源行业刚需,产品供需紧俏,原材料是其制约瓶颈。而在该领域,东阳光有年产能5000吨PVDF供应隔膜涂覆和铁锂正极,是国内极少数突破锂电级PVDF的供应商。公司还与璞泰来达成战略合作,2023年之前将新增1万吨 PVDF, 并配套原材料产能,实现原材料自给自足。锁定龙头客户,财务指标创新高下游企业纷纷“投票”,或许是东阳光技术领先优势的最好证明者之一。财报显示,东阳光与顶级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国内主流空调生产企业均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包括日本电装、德国马勒贝洱、法国法雷奥、韩国翰昂,以及格力、美的、松下、LG、海尔、海信等企业。这也让东阳光在市场积累了信用值,业绩节节高升。2021年,公司营收同比增长23.4%至128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10%至8.74亿元。2022年上半年,公司营收59.26亿元,同比上升0.61%;归母净利润6.24亿元,同比上升646.2%;扣非净利润6.66亿元,同比上升2397%。与此同时,东阳光的议价水平也在不断提升。今年上半年,公司电子新材料毛利率达到32%,相比2021年提升5.5个百分点;应收账款从去年同期的24.6亿元减少到18.6亿元,存货从16.53亿元减少到14.24亿元。更引人注目的是其投资回报率。中报显示,公司基本每股收益达到0.215元,同比增加641.38%。为了回报广大投资者,公司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2.7元。而这仅仅是一个开始。目前,公司与株式会社的电池铝箔合作项目投产设备加快客户认证进度,已逐步开始释放产能和提高销售。不仅如此,公司在浙江省布局的铝电解电容器、超级电容器生产基地,目前正在稳步推进项目动工建设工作;在宜都布局的电池铝箔扩建项目,目前已完成一期所有场平施工、土建施工以及主设备的招标工作,进入施工阶段。在行业分化的背景下,东阳光恪守资本市场的逻辑与纪律,钻研技术研发,向着电子材料全产业链迈进,未来必深受其惠。7月19日,东阳光发布股权激励计划,并做出业绩考核目标,2022年及2023年,公司营收目标值分别为130亿元、145亿元,净利润目标值15亿元、19.36亿元。申万宏源证券指出,东阳光电极箔amp;电容器 电池铝箔产能扩张持续推进,战略聚焦主线明确,2022年员工持股计划激励整体积极性,业绩兑现确定性高。预计公司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14.2/23/32亿元,对应2022-2024年PE为24.5/15.1/10.9倍,维持买入评级。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根本动力在于科技革命的突破性进展。中国需要更多的华为、阿里,也需要更多东阳光这样奋战在隐形战线的企业。(思维财经出品)■《投资者网》谢亦楠编辑nbsp; 吴悦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近两年来,面对疫情冲击,广东东阳光科技控股股份有限公司(600673.SH,下称“东阳光”)没有把自己的短期利益放在首位,而是围绕电子及储能产业进一步深入研发:在扩大产能的同时,不断提升产品效率,为下一阶段高质量发展积蓄势能。2022年中报显示,公司主营收入59.26亿元,同比上升0.61%;归母净利润6.24亿元,同比上升646.2%;扣非净利润6.66亿元,同比上升2397%。强大的系统性研发能力和内生增长确定性,也令其备受资本青睐。截至今年上半年末,有包括博时基金、中国人寿、香港中央结算公司等多家机构重仓了该股。受益新能源行业,东阳光加速超车高质量发展与新模式探索成为新的关键词。“十四五”期间,国家陆续发布新政,要求大力推动能源体系绿色低碳转型,因地制宜发展风电、光伏发电、水能等,加快大容量储能技术研发推广。也就是说,传统的技术已难以满足新的监管环境,各个产业亟需做出新生产方式的研发升级。东阳光就是这批企业中的佼佼者与领先者,公司以基础产业为切入点,不断向下游高附加值的新兴产业延伸,如今已拥有“高纯铝-电子光箔-腐蚀箔-化成箔-铝电解电容器”全产业链,并以此赋能新能源、光伏等多个绿色产业。以电极箔为例,作为加工工序多、厚度小、难度大的铝材产品,其铝电解电容器中的核心原料,后者广泛存在于电子信息、能源电力、汽车、工业设备等众多领域,应用场景广泛,产能供不应求。申万宏源证券指出,全球新能源车销量今年有望达到1000万辆以上,对应的动力电池产量有望达644GW,同比增速达64%。电极箔供需两端受益,铝锭价格承压叠加新能源需求,拉动电容器行业景气度持续上升,核心原材料电极箔量价均受益。凭借过硬的技术、产业一体化的能力,东阳光成功拿下多个大单,产能不断升级。公告显示,乌兰察布中高压化成箔扩建项目完成96条产线安装及调试,年产量达2800万平,高能耗工序具备能源成本优势,同时向下游延伸,投资一期建设电容器生产基地,目前已取得建设用地,完成能评、环评批复。电池铝箔业务方面,公司同样加速推进。2021年末,东阳光与UACJ株式会社合作1万吨电池铝箔产能投产,已通过日本客户村田产品认证并批量供货,同时向松下、宁德时代等电池厂商小批量供货验证,并规划到2025年电池铝箔产能达到11万吨。研究机构预计,在需求高增的情况下,受到技术工艺、良率水平、投建周期等因素的制约,今明两年电极箔供不应求的局面有望延续,行业仍处于高景气阶段。研发技术升级,冲破产业桎梏美国对中兴、华为的制裁,让中国社会深切感受到产业受制于人的痛楚,但制约产业安全的,除了芯片、操作系统等看得见的重大核心技术和产品,也包括常人视线之外众多的关键零部件乃至材料。任何一个零件供应的中断,都会让整个产品生产停止运转。作为消费大国及工业大国,受制于人终究不是长久之策,但如今情况正在改变。以东阳光为首的企业正在以前所未有的研发投入,加码行业升级。2019年至2021年,公司研发支出分别达到5.8亿元、6亿元、6.6亿元,在行业内遥遥领先。电极箔要处理的是复杂、脆弱的材料,轧制精度要求严苛。设计和制造这样的产品,面临技术、良品率、设备、认证等壁垒,没有现成答案,更多依靠经验和试错,弯道超车几乎不可能。也因此,能够在这一领域立足的,无不是身经百战的巨头。东阳光又是如何脱颖而出的?答案是切入国际一流大厂的技术通道。财报显示,公司与UACJ株式会社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技术合作关系,深耕电子箔、钎焊箔、电池箔领域。凭借这一通道,以及多年的技术积累,公司研究院被评为国家技术中心(“广东省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并在研发方面不断取得突破。其中,“固态电容器用高速变频低压软态腐蚀箔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高比容固态电容器低压软态腐蚀箔高速制造关键技术及产业化”获2021年中国电子元器件行业协会科技进步二等奖。“铝电解电容器用高性能阳极氧化膜制造技术及应用” 荣获2021年广东省电子信息协会科技进步一等奖。以电极箔为起点,东阳光正编织起一个庞大的新能源、新材料商业“帝国”。公司从电极箔的腐蚀化成工序中,逐步发展出氯碱化工、甲烷氯化物、氟化工(主要为新型制冷剂)、氟树脂(主要为PVDF树脂)的循环经济产业链。锂电级PVDF作为新能源行业刚需,产品供需紧俏,原材料是其制约瓶颈。而在该领域,东阳光有年产能5000吨PVDF供应隔膜涂覆和铁锂正极,是国内极少数突破锂电级PVDF的供应商。公司还与璞泰来达成战略合作,2023年之前将新增1万吨 PVDF, 并配套原材料产能,实现原材料自给自足。锁定龙头客户,财务指标创新高下游企业纷纷“投票”,或许是东阳光技术领先优势的最好证明者之一。财报显示,东阳光与顶级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国内主流空调生产企业均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包括日本电装、德国马勒贝洱、法国法雷奥、韩国翰昂,以及格力、美的、松下、LG、海尔、海信等企业。这也让东阳光在市场积累了信用值,业绩节节高升。2021年,公司营收同比增长23.4%至128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10%至8.74亿元。2022年上半年,公司营收59.26亿元,同比上升0.61%;归母净利润6.24亿元,同比上升646.2%;扣非净利润6.66亿元,同比上升2397%。与此同时,东阳光的议价水平也在不断提升。今年上半年,公司电子新材料毛利率达到32%,相比2021年提升5.5个百分点;应收账款从去年同期的24.6亿元减少到18.6亿元,存货从16.53亿元减少到14.24亿元。更引人注目的是其投资回报率。中报显示,公司基本每股收益达到0.215元,同比增加641.38%。为了回报广大投资者,公司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2.7元。而这仅仅是一个开始。目前,公司与株式会社的电池铝箔合作项目投产设备加快客户认证进度,已逐步开始释放产能和提高销售。不仅如此,公司在浙江省布局的铝电解电容器、超级电容器生产基地,目前正在稳步推进项目动工建设工作;在宜都布局的电池铝箔扩建项目,目前已完成一期所有场平施工、土建施工以及主设备的招标工作,进入施工阶段。在行业分化的背景下,东阳光恪守资本市场的逻辑与纪律,钻研技术研发,向着电子材料全产业链迈进,未来必深受其惠。7月19日,东阳光发布股权激励计划,并做出业绩考核目标,2022年及2023年,公司营收目标值分别为130亿元、145亿元,净利润目标值15亿元、19.36亿元。申万宏源证券指出,东阳光电极箔amp;电容器 电池铝箔产能扩张持续推进,战略聚焦主线明确,2022年员工持股计划激励整体积极性,业绩兑现确定性高。预计公司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14.2/23/32亿元,对应2022-2024年PE为24.5/15.1/10.9倍,维持买入评级。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根本动力在于科技革命的突破性进展。中国需要更多的华为、阿里,也需要更多东阳光这样奋战在隐形战线的企业。(思维财经出品)■投资者网财经Wed, 03 Aug 2022 17:07:04 GMT《投资者网》谢亦楠http://www.investorchina.cn/article/69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