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宝店铺 阿里店铺 服务热线:18968044126

> 行业动态 > 行业动态 > 市财政补贴200万!东营这些项目将被重点培育!
市财政补贴200万!东营这些项目将被重点培育!
来源:闪电新闻 2023-04-02 233
  • 收藏
  • 管理

    东营市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东营市推进国家标准化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东政字〔2018〕50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单位:

    现将《东营市推进国家标准化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东营市人民政府

    2018年9月30日

    标准化综合改革重点培育项目

    标准创新基地(1个):东营海洋装备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胜利油田高原石油装备有限公司)。

    标准创新平台(3个):黄河口大米标准创新平台(垦利区)、黄河口大闸蟹标准创新平台(垦利区)、粮改饲标准创新平台(市畜牧局)。

    农业园区标准化项目(1个):农业园区标准化提升工程(黄河三角洲农高示范区)。

    国家级试点示范项目(7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标准化示范区(东营开发区)、国家有色金属综合利用循环经济标准化示范单位(东营方圆有色金属有限公司)、国家莲藕栽培标准化示范区(东营市盛元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政务服务热线政民互动服务标准化试点(市政务服务热线办公室)、标准化服务中小企业发展标准化服务业试点(市标准化信息所)、残疾人就业创业扶贫服务业标准化试点(东营市百华石油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标准化综合服务创新标准化服务业试点(黄河三角洲标准技术服务中心)。

    省级试点示范项目(9个):农业综合标准化示范区(垦利区)、循环农业标准化试点(河口区)、黄河口生态渔业标准化示范区(河口区)、优质紫花苜蓿生产标准化示范区(河口区)、浅海贝类养殖综合标准化示范区(河口区)、乡村旅游综合标准化试点(东营区)、家政服务标准化试点(东营区)、政务服务中心标准化试点(利津县)、国际会展服务标准化试点(广饶)。

    国际标准(3个):汽车尾气处理用催化剂载体纳米氧化铝(山东国瓷功能材料有限公司)、功能颜料和体质颜料第三部分硅橡胶用气相二氧化硅(山东国瓷功能材料有限公司)、高端海洋石油装备(胜利油田高原石油装备有限公司)。

    国家标准(5个):纳米技术-材料规范-对指定纳米物体的指导意见(山东国瓷功能材料有限公司)、纳米钛酸钡(山东国瓷功能材料有限公司)、超细氧化钇(山东国瓷功能材料有限公司)、海洋油气资源勘探开发装备(山东科瑞控股集团公司)、黄瓜储藏和冷藏运输(东营市普泽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团体标准(6个):麻湾西瓜(东营区)、大王秦椒(广饶县)、石油装备产业集群(有关县区)、精细化工产业集群(有关县区)、石油化工产业集群(有关县区)、橡胶轮胎产业集群(广饶县)。

    技术组织(3个):山东省抽油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胜利油田高原石油装备有限公司)、山东省石油钻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山东科瑞控股集团公司)、山东省石油专用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国家石油装备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东营市推进国家标准化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山东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开展国家标准化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实施方案的通知》(鲁政字〔2018〕125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现就推进国家标准化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聚焦发挥标准化在乡村振兴、海洋强市、新旧动能转换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和引领性作用,依法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创新标准化管理体制机制,优化标准供给结构,完善标准化政策措施,夯实标准的技术基础,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标准支撑工程、海洋强市标准创新工程、新旧动能转换标准领航工程、公共服务标准保障工程,加快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标准体系,为打造山东高质量发展的增长极,黄河入海文化旅游目的地,建设富有活力的现代化湿地城市作出贡献。

    (二)基本原则。

    ——坚持改革引领,健全体制机制。改革标准化管理体制,完善标准化领导机制、创新机制、实施机制、监督机制、考核机制,建立政府与市场共同发挥作用的标准供给结构,形成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社会参与、协调推进的标准化工作格局。

    ——坚持走在前列,创新先进标准。围绕走在前列谋划改革思路、制定改革举措、衡量改革成效。突出关键产业、关键技术,瞄准国际标准提高水平,培育对标一流、接轨国际的先进标准,推动我市产业迈向价值链中高端,努力实现创新发展、持续发展、领先发展。

    ——坚持区域优势,突出东营特色。充分发挥东营土地资源和制造业优势,突出乡村振兴、海洋强市、新旧动能转换,高标准规划、高水平推进新型标准体系建设,显著增强经济质量优势,推动由大到强战略性转变。

    ——坚持法治保障,完善制度体系。认真贯彻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形成支撑标准创新、应用实施的人才、政策、服务和法治保障体系,为标准化改革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三)工作目标。到2020年,全面完成标准化综合改革工作任务。建立起协调有力、运转高效的标准化综合协调推进机制;健全完善有利于标准化创新发展的制度政策;初步形成覆盖经济社会各领域,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以国际标准为引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为基础、团体标准和企业标准为主体、地方标准为补充的新型标准体系;努力打造在全国具有引领和示范效应的标准化创新基地、创新平台、推广应用平台和示范项目;培育一批体现东营优势和特色的先进标准,研制更多的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创造一批可复制推广的经验做法。力争制定国际标准2项、国家标准30项、行业标准30项、地方标准30项、团体标准20项;创建国家循环经济标准化示范单位1个、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2个、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4个,认定省级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35个、市级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40个。

    二、主要任务

    (一)深化标准化管理体制改革。

    1.完善标准化管理体系。依法实施标准化管理,形成统一管理、分工负责、高效运行、协同推进的标准化管理体系。市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依法统一管理全市标准化工作,贯彻标准化法律法规,指导市直有关部门的标准化工作,在全市范围内组织标准制定和实施,对标准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市直有关部门依法分工管理本部门、本行业的标准化工作,承担市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下达的草拟地方标准的任务,组织本部门、本行业实施标准,依据法定职责对标准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市直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2.完善标准供给结构。依法深化标准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政府与市场共同发挥作用的标准供给体系。严格地方标准制定,为培育壮大市场自主制定的标准预留空间。鼓励具有相应能力的社团组织制定先进适用的团体标准,支持企业自行制定高水平的企业标准,扩大市场自主制定标准的有效供给,服务“四新”“四化”发展。全面推行团体标准、企业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和监督制度。(市质监局牵头,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民政局等部门和各县区配合)

    (二)创新标准化工作机制。

    1.健全先进标准培育机制。建立技术、专利、标准协同机制,引导企业走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高端化的创新路线,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建立领先标准培育机制,加快建设国际标准创新项目培育库、企业标准“领跑者”培育库、团体标准“一品一标”培育库,在全市培育一批国际、国内领先标准,推动质量品牌高端化。支持各级各类重大创新平台、创新型企业,在优势领域建设国家和省级标准创新基地、标准创新平台,将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为先进标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科技局、市农业局、市海洋与渔业局、市质监局、市知识产权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各县区配合)

    2.健全标准实施机制。建立标准实施信息反馈和评估制度,由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会同行业主管部门开展重要标准实施情况评估。探索建立标准化统计指标体系。推广“标准 认证”模式,推动先进标准实施。加大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建设力度,培育一批标准化实施精品项目。支持黄河三角洲农高示范区、全市重点制造业集群和农业主产县区及有关企业,建设国家级标准化推广应用平台、示范推广平台和标准化培训实训基地,加强标准的发布解读、宣贯培训和示范推广。充分发挥国家标准馆东营分馆作用,加快东营市标准化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推动标准化信息公开共享和使用。(市质监局、市统计局牵头,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国土资源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水利局、市农业局、市林业局、市海洋与渔业局、市商务局、市卫生计生委、市环保局、市安监局、市食品药品监管局等部门和各县区配合)

    3.健全标准监督机制。推行“双随机、一公开”模式,依法对团体标准、企业标准的制定进行监督,保障标准内容符合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要求。探索建立举报奖励制度,运用行政执法与信用约束相结合的监督检查方式,加强对强制性标准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推动落实企业主体责任,保证强制性标准严格执行。支持新闻媒体、社会组织和消费者对标准实施情况进行监督。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与地方标准监督,确保地方标准实施效果。(市质监局牵头,市直有关部门和各县区配合)

    (三)强化标准供给支撑能力。

    1.加强新型标准体系建设。支持我市企事业单位积极参与制定更多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重点在石油装备、石油化工、精细化工、盐化工、造纸、汽车配件、机械铸造、有色金属、橡胶轮胎、智慧城市、物联网、新材料、精细陶瓷、食品和农产品等领域培育一批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以标准“走出去”带动装备、技术、服务、品牌“走出去”。鼓励学会、协会等社会组织协调相关市场主体共同制定满足市场和创新需要的团体标准,支持企业争创企业标准“领跑者”,推动全市重点产业集群发展,引领质量提升和品牌高端化。依法推进地方标准管理改革,强化地方标准的公益性、基础性定位,严格控制地方标准范围。(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科技局、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农业局、市林业局、市海洋与渔业局、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市旅游发展委、市环保局、市质监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各县区配合)

    2.加强标准化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建设。提高标准制定效率,加强标准立项和实施评估,实施重要地方标准立项和审查听证制度,提高地方标准质量水平。提高标准化科学管理、精细管理水平,促进企业和全社会标准化管理水平提升。按照依法、高效、优质的要求,探索建立有利于发展新产业、培育新动能的标准化工作模式和运行机制。放开标准化服务市场,大力发展标准服务业,培育新型标准创新组织和服务机构。加快标准化科研机构改革,提升标准化服务能力,拓展市场化服务业务,提升标准化服务质量。鼓励民间资金参与标准化创新和服务机构发展,引导有能力的社会组织参与标准化服务。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支持第三方标准化服务机构开展标准研制、推广实施、比对评价等工作。加强东营市标准化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积极构建标准云平台,推动与国内外标准机构的标准信息资源交换与合作,提升标准化服务能力。(市质监局牵头,市编办、市财政局等部门和各县区配合)

    3.加强标准化人才队伍建设。推动将标准化理论、政策纳入全市各级党校、行政学院主体班次的教学内容,提升各级党政领导干部标准化意识和管理标准化工作的能力。把标准化列为企业家培训项目的重要内容,提升企业家的标准化战略意识。积极推动高等院校开展标准化人才培养工作,鼓励支持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东营职业学院、市技师学院、山东胜利职业学院、东营科技职业学院加强标准化学科或标准化专业建设;支持校企联合、军民融合、油地共建,加快建立市级标准化培训基地、实训基地。加强对企业技术人员的标准化培训,着力培养复合型人才。到2020年,开展标准化培训35班次,培训1400人次。(市委组织部、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教育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质监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各县区配合)

    4.加强政策扶持力度。落实财税扶持政策。在土地供应方面优先纳入供地计划,保障项目用地。研究制定项目审批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对承担国际或全国标准化专业技术组织秘书处工作,制定国际标准、国家标准的企业开辟绿色通道,给予重点支持。鼓励融资担保机构优先提供融资增信服务。市级统筹标准化建设和相关领域资金,积极支持实施标准化战略和各项标准化扶持、资助、奖励政策。市财政对每个区域型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领域型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分别给予一次性扶持资金200万元、100万元;对每个国家级标准化推广应用平台(示范推广平台)给予一次性扶持资金100万元;对承担国际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分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工作的单位分别给予一次性扶持资金100万元、50万元;对承担全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分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工作的单位分别给予一次性扶持资金50万元、30万元;对主持和主要参与制定形成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企业分别给予一次性扶持资金200万元、100万元、50万元,制定多项标准的,每年度按照最高标准奖励1项。充分发挥财政扶持奖励资金的引领激励作用,支持实施标准化战略和新型标准体系建设。(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市国土资源局、市质监局、市税务局、市人行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重点工程

    (一)实施乡村振兴标准支撑工程。一是完善现代农业标准体系。加快推进现代农业标准创新平台建设,着力构建黄河口大米、黄河口大闸蟹、粮改饲标准创新平台。培育支撑特色农产品品牌建设的团体标准,积极制定优势农产品地方标准,推动农业标准化、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发展。围绕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推进休闲农业、智慧农业、循环农业、乡村旅游、田园综合体、农村电商等领域标准化建设。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化,加快高标准农田、土壤修复改良、农田灌溉排水、节水节肥节药节力等地方标准制定。推动东营“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升级版关键技术标准制定,加快盐碱地绿色生态综合利用技术成果转化应用。实施农业园区标准化提升工程,支持黄河三角洲农高示范区、东营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垦利省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同步推进标准化建设,推动农业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二是实施系列标准化培训行动。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标准化培训行动。依托高等院校、中等职业学校和技工院校,加强对新型职业农民的标准化实训,着力打造一支既懂专业技术知识又懂标准化知识的复合型农村专业人才队伍。三是推进乡村文化标准化建设。加快提升红色教育规范化水平,推进中共刘集支部旧址纪念馆、渤海垦区革命纪念馆等红色教育标准化建设,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施爱诚孝仁“四德工程”,积极参与制定“道德模范”“东营好人”等评选标准,引导农民群众爱党爱国、向上向善、孝老爱亲、重义守信、勤俭持家。健全完善文明村镇建设和认定标准,持续开展文明村镇、星级文明户评选,提升乡村文明程度。四是加快美丽乡村标准化建设。加快推进改路、改电、改校、改房、改水、改厕、改暖等农村“七改”工程领域标准制定实施,实现农村“七改”标准全覆盖。制定美丽乡村片区标准,推进美丽乡村连片创建。加大农村新型社区标准化建设力度,完善基础设施、环境要求、公共服务保障等各环节的标准体系。五是探索乡村治理标准化。探索开展农村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的有效途径,努力提升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整体水平。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标准化,在产权流转交易、农业生产托管、农田深耕、生产资料供应、疫情疫病防治等领域,积极探索农村综合改革经验做法。(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委农工办、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农业局、市林业局、市海洋与渔业局、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市城市管理局、市质监局、市粮食局、市畜牧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市国土资源局、市水利局、市商务局、市旅游发展委、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和各县区配合)

    (二)实施海洋强市标准创新工程。加快建设东营海洋装备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推进大型高端深海钻井装备、海洋油气资源勘探和开发大型装备、海洋石油装备等关键技术研发与标准研制同步,加快制定一批具有自主核心技术的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加强“海上粮仓”“海洋牧场”标准化建设,支持河口区建设百万亩黄河口生态渔业标准化示范基地,加快提升现代渔业示范区标准化水平。围绕建设绿色可持续的海洋生态环境,加快建立与总量控制、生态红线、区域限批、排污许可、工程环境影响跟踪监管等制度相配套的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标准体系,提升海洋生态环境安全保障能力。加强海洋经济管理标准化建设,重点制定实施海洋经济调查、监测、评估、统计、核算等环节的亟需技术标准,为海洋经济管理提供技术支撑。推进海洋公共服务标准化建设,加快制定实施海洋观测、海洋防灾减灾、海洋工程勘察、海上搜救服务保障、海洋预报等领域标准,提升海洋公共服务效能。加快建设覆盖海港规划建设、运营管理、服务提供等各环节的标准体系,提升东营港、广利港建设规范化水平。(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科技局、市海洋与渔业局、市环保局、市质监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各县区配合)

    (三)实施新旧动能转换标准领航工程。紧密衔接《〈中国制造2025〉东营市实施方案》,围绕发展石油工程装备、新能源新材料、高端化工等,推动技术创新与标准研制同步,鼓励掌握自主创新技术的企业将关键共性技术、专用性技术和产品技术转化为先进标准,推动提升为国际标准或国家标准,加快培育形成新动能。支持石油化工、橡胶轮胎、有色金属、造纸、服装、汽车配件等传统优势产业,瞄准国际标准提高水平,开展对标达标提升行动,引导重点产业集群制定实施高水平的团体标准,以先进标准助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形成新动能。重点培育和提升东营国家高新技术产业标准化示范区,形成支撑新旧动能转换的标准化典范。强化质量、安全、环保、能耗等标准的硬约束,倒逼石油炼化、橡胶轮胎等过剩产能加速化解和落后产能加快淘汰。实施“工业绿动力”标准保障工程,完善“工业绿动力”标准体系。实施循环经济标准化示范工程,培育东营方圆有色金属有限公司、万达集团等在全国具有示范带动效应的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推动完善节能减排、资源综合利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园区循环化改造等领域标准体系,提高全市循环经济发展水平。围绕促进旅游业与上下游产业相融合,加快支撑乡村旅游、工业旅游、文化旅游、海洋旅游、温泉旅游等新业态发展的标准研制,重点打造一批旅游度假区、重点景区、星级饭店等标准化示范项目。(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科技局、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市环保局、市旅游发展委、市安监局、市质监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实施公共服务标准保障工程。全面推行政务服务标准化,加快制定实施政务服务工作规范、“一次办好”地方标准,优化服务流程、提升服务效能。学习借鉴“新泰政务服务”标准化经验,支持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创建国家政务服务标准化试点,推进全市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全面开展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试点工作。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重点完善公共教育、就业创业、社会保险、医疗卫生、社会服务、公共法律服务、公共文化体育等领域的建设标准、管理标准和服务标准,推动城乡、区域之间标准衔接,持续开展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建设。积极推进社会治理标准化建设,支持市政务服务热线政民互动国家级服务标准化试点建设,研究制定实施网格化管理与服务地方标准。加强教育区域布局、学校办学条件、督导评估等标准化研究,培育一批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示范项目。扎实做好新型城镇化标准化建设,加快广饶县、大王镇省级新型城镇化标准化试点建设。突出经济效益和生产、生态、生活融合发展,探索研制特色小镇建设领域相关标准,促进特色小镇加快发展。(市编办、市政府办公室、市教育局、市民政局、市司法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市卫生计生委、市质监局、市政务服务中心管理办公室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各县区配合)

    四、实施步骤

    (一)全面启动,深化改革阶段(2018年)。制定实施方案,对改革试点工作任务作出全面部署;建立工作机制,完善标准化人才、经费、政策、服务等保障措施;启动乡村振兴标准支撑工程、海洋强市标准创新工程、新旧动能转换标准领航工程、公共服务标准保障工程,推进重点标准制定和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建设;完成标准化培训实训基地建设,开展首期培训;推进黄河口大米、黄河口大闸蟹、粮改饲等标准创新平台建设;启动百万亩黄河口生态渔业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启动重点产业集群高水平团体标准研究制定;启动国家高新技术产业标准化示范区提升工程;启动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国家政务服务标准化试点、政民互动国家级服务标准化试点和省级新型城镇化标准化试点建设。

    (二)全面推进,深入实施阶段(2019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标准支撑工程、海洋强市标准创新工程、新旧动能转换标准领航工程、公共服务标准保障工程,完成系列重点标准制定;进一步完善标准实施机制和监督机制;完成重点产业集群高水平团体标准制定工作;国家高新技术产业标准化示范区提升扎实推进,标准引领新旧动能转换示范效应显著增强;完成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省级新型城镇化标准化试点建设任务;各类创新平台、推广应用平台、培训实训基地高效运行,完成标准制定、推广应用、培训实训等年度任务。

    (三)全面完成,总结提升阶段(2020年)。全面完成实施方案确定的工作任务;标准化体制机制高效运行;标准化制度政策保障有力;国际标准、企业标准“领跑者”、团体标准培育成效显著,培育出一批体现东营优势、具有地方特色的先进标准;持续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标准支撑工程、海洋强市标准创新工程、新旧动能转换标准领航工程、公共服务标准保障工程,各领域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地方标准制定工作和团体标准培育工作基本完成,初步建立起结构合理、覆盖社会各领域的新型标准体系;政民互动国家级服务标准化试点等国家级、省级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全面建成;全面挖掘、总结工作成效,提炼在乡村振兴、新旧动能转换等领域可供示范的典型经验做法;标准化建设水平和品牌效应充分显现。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充分发挥市质量强市工作领导小组的作用,建立协调推进机制,统筹推进国家标准化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和标准化战略实施。加强与国家标准委、省质监局的合作,积极争取国家、省政策支持,努力打造东营样板。各县区要建立相应工作机制,全面做好标准化综合改革工作。(市质监局负责)

    (二)严格考核评价。开展标准化工作考核评价,将标准化综合改革考核结果作为全市标准化发展水平考核的重要内容,督促各级各有关部门依法落实标准化管理职责,形成强有力的工作导向。建立科学规范的标准化综合改革试点工作评估体系,对试点工作实施动态评估,确保全面完成各项目标任务。(市质监局、市统计局、市委组织部负责)

    (三)强化宣传引导。充分发挥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作用,加大对实施标准化战略、开展国家标准化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推进东营标准建设的宣传力度,及时总结工作中的典型经验做法,选树标杆示范,宣传先进理念方法,讲好标准化故事,引导全社会广泛参与标准制定、实施和监督,为标准化综合改革试点工作营造浓厚的社会氛围,让标准成为代表东营精神、体现东营理念、树好东营形象、引领东营高质量发展的现代新名片。(市委宣传部、市质监局负责)

    地址:浙江杭州市拱墅区祥茂路6号香槟之约园D座313

    总机:0571-86091286

    客服电话:18968044126

    行业动态

    行业动态 联系我们
    智钛公众号 智钛小程序
    浙ICP备2022018566号-2 | 网站地图 | 地图导航 | 智钛净化 | 纳米材料 | 技术支持:脚本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