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你喜欢
——唐山三友集团做实做强做优的路径解析
三友集团文化广场。
1998年成立的唐山三友集团,是一家以基础化工化纤原材料为主业的国有企业。20多年来,三友集团既不盲目跟风,也不贪大求全,一步一个脚印,专注自己熟悉的产业和相关领域,完全靠自身积累和发展,资产总额、利润分别增长了11倍、93倍,从“小门小户”做到了纯碱、粘胶行业领军。2017年、2018年,连续两年利润超20亿元,实现了高质量发展良好开局。
“做实体经济,就要实实在在、心无旁骛地做一个主业。路遥知马力,我们不是做十年八年,而是做百年企业,就像做人一样,日久见人心。”这就是唐山三友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么志义的实业情怀。
改革兴企、产业为本,这是一条自立自强的艰苦创业之路——
“一撇一捺做人,两横一竖干事。”么志义始终认为,“创业就是闯业,要有一种精神,没有精神不行,要有一种劲头,敢于和困难较劲,敢于和自己较劲。”
1998年,唐山三友集团成立之初,作为核心企业之一的碱业公司,应收账款高达6.8亿元,账面资金仅有36万元,纯碱产品售价下滑到历史最低谷。而另一家核心企业化纤公司,所有家当就是一条刚刚建成的年产2万吨粘胶短纤维生产线。集团资产负债率高达72.23%。
一面是负债经营的困顿局面,一面是几千口人要养家吃饭,如何顶起三友的一片天?“万事成败靠自己!”经过两个月密集走访调研、座谈讨论,凭着多年积累的企业管理经验和敏锐的市场洞察力,么志义带领班子迅速拿出了一套科学系统的改革方案。对内,深化劳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改革,激发内生动力;对外,实施债转股,解决生存问题;推进股票上市,解决发展问题。
思路清则方向明。在改革大潮中诞生的三友,注定要在深化改革中迎来新生。
1999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三友集团被列入国家经贸委确定的520家国家重点企业,并通过了第二批债转股企业审核。
2000年6月,三友集团与中国东方、华融、长城、信达四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签署了债转股协议,债权转股权总金额13.2748亿元。集团资产负债率从72.23%降到43.35%,每年可减少财务费用8700多万元,大大增强了生存发展能力。
改革红利,让企业如鱼得水。积极推进辅业改制、剥离企业办社会,进一步精干壮大主业,成立三友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积极争取上市。2003年6月,三友化工在沪市成功上市,首次募集资金6亿元。
然而,当初在确定募集资金投向时曾出现过两难选择:一种意见是上甲醇项目,因为当时甲醇利润很高;一种意见是上氯碱项目,因为氯碱能与现有的纯碱、化纤(粘胶)形成上下游产业链。
“如果决策失误,就会成为历史的罪人。”面对不同意见,么志义请来行业专家反复论证,从长远发展角度充分考量,果断决定:“弃甲醇,上氯碱。”
2003年,随着年产10万吨烧碱、10万吨PVC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两碱一化”(纯碱、氯碱、化纤)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初步成型。由于氯碱公司生产的烧碱产品是化纤公司的原料,而其生产PVC过程中产生的废电石渣浆又可以用于纯碱生产,因此,氯碱被称为“两碱一化”循环经济的中轴。
一个成功的企业家,一定是科学睿智的决策者。在么志义身上,稳扎稳打作风与开拓创新精神并存。
如果说2003年“上氯碱”,是循环经济的奠基之作,那么,2007年开始建设的年产6万吨有机硅项目,则是从无机化工向有机化工、从基础化工向精细化工延伸的关键一招。
有机硅新材料属战略性新兴产业,下游产品丰富、应用广泛,具有较高附加值。而且氯碱公司生产的氯化氢产品是有机硅的生产原料之一,有利于延伸循环经济产业链。通过实施一系列改扩建工程,目前,三友集团已形成了20万吨有机硅单体产能,成为北方最大的有机硅生产基地。
产业报国,矢志不渝。如今,作为全国循环经济工作先进单位,三友集团的“两碱一化”循环经济产业链串联起了9大类150多个品种的产品,每年循环经济创效7亿元。
在三友集团的辐射带动下,区域协同发展效益显现。截至目前,曹妃甸区南堡开发区范围内已建立了“氯气—四氯化钛—海绵钛、烧碱—粘胶短纤维、氯气—三氯氢硅—气相白炭黑、氯气—有机硅—有机硅下游系列产品”等多条产业链,构筑了较为完善的海洋化工产业体系。
环保优先,绿色发展,这是一条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艰辛探索之路——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坚持环保优先、绿色发展,是三友集团持续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压舱石”和“指南针”。
三友集团将环保当作“产业”而非“包袱”,通过不断地资金投入和连续地设施改造,促进废物多级利用的良性循环,各项环保技术走在了行业前列。国内首创利用海水淡化后的排废浓海水生产纯碱新工艺,就是一个大手笔。
众所周知,纯碱是有着百年历史的传统产业,生产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原盐和水。面对日益严峻的资源制约和环境承载压力,转型升级迫在眉睫。纯碱产业作为海洋化工的重要一环,能否从源头上找到突破口?三友集团置身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格局下,能否在产业合作上做出新文章?早在2006年,么志义就开始思考这些问题,并组建了海水深度利用攻关小组,一边做好技术储备,一边寻求合作项目。
机遇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2009年,曹妃甸首钢京唐公司海水淡化一期项目刚刚投产,就遇到了“排废”的烦恼。由于海水淡化后产生大量含盐和杂质较高的浓海水,如果直接排海会造成污染,必须经过工艺处理后达标排放。
而对于三友集团来说,每生产1吨纯碱要消耗原盐1.5吨左右,且生产过程中还需要将原盐制成精盐水。如果将海水淡化后的浓海水直接引入纯碱生产系统,不仅能吃“盐”,还能补“水”。
两家一拍即合。2011年底,一条50公里的管线连通了三友和首钢京唐,浓海水源源不断地送到纯碱生产现场,每年可节约原盐60万吨,节水1000万立方米。此举被业内称为:海水资源梯级利用有了新路径,纯碱产业可持续发展找到了新矿藏。
除此之外,2015年投产的碱渣制备脱硫剂项目,也为纯碱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碱渣找到了好归宿。“我们用废碱渣制成的液体碱渣脱硫剂,在内部热电厂锅炉烟气脱硫上已经成功应用。这项工艺实现了废碱渣与锅炉烟气的双向治理,脱硫效率达到98%以上,并且每年可减少干碱渣排放7.7万吨。”三友纯碱公司研发部负责人介绍说。
在三友化纤公司,笔者了解到,研发人员针对低浓度、大风量的废气治理进行技术攻关,培养出了一种能够有效消化废气的生物菌。这一废气生化处理新技术包涵了3项专利,不仅填补了国内空白,还列入了2018年度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技指导性计划项目。
在三友氯碱公司,笔者看到,盐水源源不断地被电解分离。这里以前曾是耗电大户,可实施“零极距改造”后,用电负荷大大降低,每年节电量相当于12万千瓦电厂1个多月的运行效果。
在三友硅业公司,该公司的高含氢硅油、高沸硅油等新产品所用的原料,都是生产过程中的一些副产物。据了解,以前这些副产物只能“贴钱”交给有处理资质的企业进行处理,而现在“变废为宝”,每月增效上百万元。
坚持把“保环保”作为底线,做“美丽化工”的忠实践行者。“十三五”规划以来,三友集团累计投入20多亿元,实施了碱渣综合利用等120多个重点项目,努力实现发展零污染、生产零排放、能源零浪费的目标,让绿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底色。
科技强企、实业强国,这是一条自主创新奋发拼搏的艰难突围之路——
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在北京国家博物馆《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蓬勃发展的中国企业”展区,一张充满艺术气息的照片里,雪白的纤维如瀑布般落下生产线,一位蓝衣工人正在生产线上工作。
图片说明为:唐山三友集团有限公司自主研制粘胶生产核心设备,2018年化纤总产能达到80万吨,实现20年化纤产能增长39倍的飞跃。
故事,要从1998年讲起。为提升我国粘胶短纤维生产及装备技术水平,一条从奥地利兰精集团全套引进的年产2万吨粘胶短纤维生产线在三友集团落户了。当时,国产最大的粘胶短纤维生产线仅为5000吨,与国际先进水平相距甚远。然而,这套“洋设备”,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神奇”。
“一方面,外方技术封锁严重。就拿DCS控制系统来说,我们想调整一个阀门的开度,都必须请外方来指导。另一方面,进口备品备件根本用不起,一个小小的垫片,就要6万元人民币。”
回想20年前,么志义十分感慨:落后就要挨打。这条2万吨生产线,仅进口设备及技术费用就花了4亿元,想要生存就必须把核心技术牢牢抓在自己手里。“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集成创新—自主创新的道路,先爬、再走、然后跑”,下定了决心,20多名生产技术人员组成攻坚队,向“洋设备”发起了挑战。
20年磨一剑,从关键备件国产化到整机国产化,再到整条生产线的国产化、大型化、智能化,三友集团成功建设了11条大型生产线,产能由2万吨增长到了80万吨。2018年投产的两条年产10万吨粘胶短纤维生产线,是当前世界上最大的生产线。
在大幅提升核心技术装备的同时,高端产品研发也从未止步。20世纪五六十年代,当我国粘胶行业刚刚起步,只能生产普通粘胶产品的时候,国外已经出现了第二代粘胶纤维——莫代尔纤维,国内许多企业进行攻关,却始终难以突破。
2003年,有了一定技术储备后,三友也向莫代尔纤维发起了挑战。然而谁也没想到,研发团队“一个猛子扎下去”就是7年。“当初莫代尔纤维立项时,我们还没有能力建设自己的试验线,只能在保定一家企业租了一条试验线。试验过程中,不断涌现出的新问题新瓶颈,让我们饱尝了失败的痛苦,好多次感觉快扛不住了。每当这个时候,么总就鼓励大家,放开手脚,不怕失败,不要有包袱。”回想往事,研发人员刻骨铭心。
2010年,三友莫代尔纤维研发成功,一举打破国际垄断,填补国内空白。随后,又陆续开发出竹代尔纤维、石墨烯纤维等40多种高端化、差别化产品。今年3月份,第三代再生纤维素纤维——莱赛尔纤维又成功下线了。经过20年不懈追赶,三友终于站在了与世界一流“并跑”的轨道上。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者的脚步总是与时代同行。
截至目前,三友集团已拥有国家专利325项,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133项;自主研发的76项新产品填补国内、省内空白;先后参与或主导了22项国标及行标的制定,有力推进了行业技术进步。
今天,站在三友看三友,么志义喜欢用三个“不”来总结20年的创业发展历程——不平凡、不简单、不容易。
站在世界看三友,他说自己心中也有一个梦想——打造百年老店、建设世界一流企业,让三友事业代代相传。(文/冯冬玲 图/陈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