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你喜欢
一、稀土永磁材料行业
稀土永磁材料是指稀土元素RE(铈Sm、钕Nd、钐Sm)和过度族金属元素TM(铁Fe,钴Co)形成的合金经一定的工艺制成的永磁材料,是对相关产品性能、效率提升较为明显的重要基础材料,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应用量较大,目前也已成为稀土新材料中最大的消费领域。相较于传统永磁材料,稀土永磁材料是目前磁性能最好、综合性能最优的磁性材料,已经成为现代工业不可或缺的关键基础材料。
目前,稀土永磁材料按开发应用时间可分为第一代钐钴永磁材料(SmCo5)、第二代钐钴永磁材料(Sm2Co17)和第三代钕铁硼(Nd2Fe14B)永磁材料,第三代钕铁硼永磁材料出现后,由于其优异的性能和较低的价格很快取得了大规模的应用,并基本上替代了一、二代钐钴永磁材料。而以稀土铁氮(Re-Fe-N系)和稀土铁碳(Re-Fe-C系)为代表的第四代稀土永磁材料尚在研发阶段,预计未来有望走向大规模产业化应用。
稀土永磁材料发展阶段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二、稀土永磁材料行业现状
我国是稀土资源大国,拥有全球最丰富的稀土资源。据美国地质调查局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稀土产量高达13.2万吨,占比为62.86%,是稀土产量最多的国家。因此,我国丰富的稀土资源和产量为我国稀土永磁材料行业提供了充足的原料供应。
资料来源:美国地质调查局,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在现有稀土永磁材料体系中,钕铁硼永磁材料是应用范围最广、发展速度最快、综合性能最优的磁性材料。从2000年以来,我国就成为世界第一大稀土钕铁硼永磁材料生产国,我国钕铁硼永磁材料产量逐年增长,据中国稀土行业协会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钕铁硼永磁材料产量达18.03万吨,同比增长9.6%。
资料来源:中国稀土行业协会,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按照制造工艺的不同,钕铁硼永磁材料又可分为烧结、粘结和热压三类,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烧结钕铁硼毛坯产量为17万吨,占钕铁硼永磁材料总量的94.3%;粘结钕铁硼磁性材料产量为7900吨,占比4.4%,其他材料占比仅有1.3%。
资料来源:中国稀土行业协会,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我国稀土永磁材料生产能力居全球前列,根据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稀土永磁产品出口德国的比重最大,达17.6%,其次是美国和日本,占比分别为11.3%和11.1%。
资料来源:中国海关,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相关报告: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0-2025年中国稀土永磁材料行业发展潜力分析及投资方向研究报告》
三、稀土永磁材料行业重点企业分析
我国稀土永磁材料行业相关制造企业众多,但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生产商却较为集中。国内的知名企业主要包括中科三环、银河磁体、正海磁材、宁波韵升等。
资料来源:公司公告,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四、稀土永磁材料行业相关政策分析
稀土永磁材料特别是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是我国重点新材料和高新技术产品,一直受到了国家产业政策的大力支持。从2011年起,几乎每一年国家都有相关产业政策出台,支持稀土永磁材料产业发展。国家政策强力支持推动了国内稀土永磁产业的发展和进步,为我国稀土永磁材料产业保持全球竞争力提供了有效支撑。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五、稀土永磁材料行业未来研究趋势
(一)开发高磁能积的粘结磁体
稀土永磁材料基本上就是钕铁硼为主的材料,分为两类:烧结磁体和粘结磁体。钕铁硼烧结磁体是各向异性的,并且是全密度磁体,应用逐渐呈现扩大趋势。但是对于钕铁硼粘结磁体是各向同性的,钕铁硼粘结磁体的不足不断凸显出来,首先,其磁粉是各向同性的,最大磁能积上额较低,不能全部能满足现阶段的需求;其次,成型工艺也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即钕铁硼快淬磁粉主要用于制作压缩粘结磁体,其产量占比却是十分的低。随着电器小型化发展趋势的要求,开发高磁能积的粘结磁体成为市场新的需求方向。
(二)推进高性能的各向异性稀土粘结磁体开发
为了满足低碳经济的发展要求,对于高性能的各向异性稀土粘结磁体的开发与研究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研究问题。国际上开发新型各向异性稀土粘结磁体有二个途径:一是开发新材料,研究稀土铁氮新型永磁材料,制造单晶颗粒各向异性磁粉;二是开发新工艺,制造具有织构的钕铁硼各向异性磁粉,包括制备钕铁硼各向异性磁粉和热挤压各向异性磁粉。
(三)促进纳米稀土永磁材料研发
在对稀土永磁材料的研究与开发上,要将稀土材料与纳米技术相结合,通过将纳米材料所具备的小尺寸效应、量子效应、表面效应和界面效应等四大效应与稀土元素独特的电子层结构特点相结合,采用新型加工工艺制备纳米晶NdFeB磁粉,降低烧结温度,而且所得到的磁体磁能积更高,磁体形状自由度好、尺寸精度高,因而成为各大NdFeB永磁体生产公司的研究热点,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
华经情报网隶属于华经产业研究院,专注大中华区产业经济情报及研究,目前主要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包括传统及新兴行业研究、商业计划书、可行性研究、市场调研、专题报告、定制报告等。涵盖文化体育、物流旅游、健康养老、生物医药、能源化工、装备制造、汽车电子等领域,还深入研究智慧城市、智慧生活、智慧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消费、新金融、人工智能、“互联网 ”等新兴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