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你喜欢
全球首个在活体内递送药物的“纳米机器人”、能实现长效抗菌的纳米材料、可减缓近视发生的纳米护眼灯……一批形态各异的纳米“黑科技”成果,在7月17日举办的粤港澳大湾区纳米产业创新高地院士咨询会上正式发布,吸引着众多参会嘉宾的目光,也成了本次重磅会议的点睛之笔。
本次会议在广州市黄埔区、广州高新区举行,瞄准技术变革和产业优化升级方向,发挥纳米技术在其他技术领域的交叉性和引领性作用。
粤港澳大湾区纳米产业创新高地院士咨询会暨“中国纳米25人”院士高峰论坛在广州市黄埔区、广州高新区举行。通讯员 李剑锋 摄
同日,“中国纳米25人”院士高峰论坛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赵宇亮等20位两院院士出席并作主题报告,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纳米产业创新高地建言献策。
88项国际领先成果发布
医用DNA纳米机器人受瞩目
纳米科技正引领和赋能国家战略性产业发展,让“小纳米”撬动大产业。本次会议院士云集、高朋满座,重磅发布的88项国际领先纳米科技产业化成果,更是让与会者们耳目一新、满怀期待。
据了解,粤港澳大湾区纳米产业创新高地首批发布的成果具有广泛应用场景和广阔市场空间,其中包括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肿瘤治疗纳米机器人、5G滤波器,引领液晶超清显示、推动中国液晶产能实现产业升级的量子点光学扩散板,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热失控防护的纯无机纳米防火涂层,能抑制眼轴伸长、减缓近视发生的纳米稀土灯等。
活动现场展示的首批产业成果。
活动现场展示的首批产业成果。
纳米机器人是最引人瞩目的“黑科技”成果之一。广东粤港澳大湾区国家纳米科技创新研究院(以下简称“广纳院”)医用DNA纳米机器人项目助理张甜介绍说,现有的肿瘤治疗药物除了杀伤肿瘤细胞之外,也会杀伤人体正常细胞。而医用DNA纳米机器人可直接通过静脉注射,借助DNA纳米结构特异性识别功能,待药物到达特定肿瘤位置,DNA纳米结构便会展开,其内部载带的药物旋即释放出来,使得抗肿瘤药物只针对特定肿瘤细胞产生作用。医用DNA纳米机器人可以直接在体内降解,不需要经过肝脏代谢,所以毒副作用非常低。
医用DNA纳米机器人。通讯员 李剑锋 摄
5G滤波器是纳米技术在射频领域的前沿应用,目前在黄埔区、广州高新区已实现量产。广纳院副院长李红浪介绍说,滤波器是手机的核心芯片之一,其作用是对频谱进行划分,使得每个信道之间不互相干扰。5G滤波器是在纳米级别上去设计的,一个5G手机里面会用50-100颗滤波器。广纳院5G滤波器项目于2020年12月底在位于黄埔区、广州高新区的“中国纳米谷”投试产,实现了“当年报建、当年封顶、当年购买设备、当年通线运营”,刷新了“黄埔速度”,创新了国家战略性产业的产学研一体发展的“黄埔模式”。
本次成果发布展示了纳米科技在多行业的应用实践和广阔前景,增进了政府、企业、资本对纳米科技产业的认识,也增强了各方投入纳米产业、支持纳米产业的信心。
大湾区纳米产业创新高地聚焦四大产业方向
院士建议处理好科研与产业化功能关系
同日举行的“中国纳米25人”院士高峰论坛邀请了我国纳米科学和相关科学领域院士专家20余人、产业投资领域嘉宾10余人,围绕“粤港澳大湾区纳米产业创新高地建设”这一主题展开热烈讨论。
中国药学会理事长孙咸泽指出,纳米技术可以提高药物的水溶性、稳定性、流动性,从而大幅度提高药效。并且,在抗癌药物上的应用,可以减轻抗癌药对人体免疫系统的破坏,降低毒性。在他看来,纳米生物医药应用前景广阔,有望推动中国产品走向国际。
2022年4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同意《粤港澳大湾区打造纳米产业创新高地建设方案》,这是大湾区打造的四个产业创新高地之一。粤港澳大湾区纳米产业创新高地主要聚焦纳米材料、纳米器件、纳米医疗、纳米能源与环境四大产业方向,为技术进步研发新材料、培育新技术、培养新人才、孵化新项目,建立健全创新型企业、产业创新平台、高校院所多主体协同创新体系,畅通技术创新、中试验证、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发展链条。
中国科学院院士柴之芳评价称,粤港澳大湾区纳米产业创新高地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地方,基础研究、人才培养、产业发展紧密结合,前景十分广阔。中国科学院院士颜德岳则表示,希望粤港澳大湾区纳米产业创新高地搭建前沿科研平台,与发明人共同研发、制定产业化方案,在推动科技产业化的同时,更好地发挥科研职能。
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和生建议,纳米产业创新中心的发展要和大科学装置平台密切结合,解决产业化过程遇到的问题。中国工程院院士、澳门科技大学原校长刘良进一步建议称,创新高地应面向港澳,创立粤港澳大湾区纳米科技离岸创新中心。
纳米产业创新联盟战略合作签约
推动湾区纳米科技企业共生共长
在黄埔区、广州高新区,纳米产业联盟迈入了新进程。7月17日,粤港澳大湾区纳米产业创新联盟战略合作正式签约。该联盟由粤港澳大湾区纳米领域龙头企业、重点研究机构等创新主体共同发起,探索建立创新合作机制,引导纳米产业链上、中、下游企业协同发展,共建粤港澳纳米产业协同创新生态。(相关报道链接:粤港澳大湾区纳米产业创新联盟在穗成立,如何推动技术赋能)
粤港澳大湾区纳米产业创新联盟战略合作签约。
此次参与战略合作签约的企业包括广东省广纳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TCL商用信息科技(惠州)有限责任公司、广州方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广州立景创新科技有限公司、广州市国资国企创新战略联盟、建信信托有限责任公司、广东省安全生产协会、广州越秀产业投资基金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与行业组织。未来,广纳院与联盟企业将在外骨骼科技、K12教育希沃智慧黑板、纳米抗菌、纳米涂层技术、波导显示、量子点等领域进行联合研发,同时,建立纳米产业基金,提升金融与科技双融互促,共同为纳米科技企业赋能。
中国国际金融集团首席执行官黄朝晖表示,中金集团计划和广纳院设立联合基金,汇集粤港澳大湾区纳米创新产业,为国家纳米产业发展壮大、为广东战略发展贡献力量。
广纳院相关负责人介绍,战略合作协议签订预示着产业联盟企业将有更多实质性的合作,激发纳米技术的赋能效应,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的纳米科技企业“共生共长”。联盟推动纳米科研机构与央国企、行业龙头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引进中金、国开行、中国银行等顶尖金融投资机构,将为纳米产业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
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纳米科学中心主任赵宇亮领衔的广纳院是落户于黄埔区、广州高新区的新型研究机构,其使命就是打通科技创新链4-6级,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基础研究成果转化模式、建立源头科技产业落地机制,为国家蹚出一条产生科技源头的产业创新之路。
截至目前,广纳院已引进5个院士团队,近20位杰青,聚集了862人的高水平科研团队。22个重大项目落地产业化,成功孵化12家高科技企业,申请国际和国内专利230项。7月17日发布的纳米“黑科技”中,大部分是广纳院各研发团队的成果。
采写:南都记者 莫郅骅 通讯员 曾妮 舒悦 范敏玲
摄影:南都记者 马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