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你喜欢
一、简介
服装从最初是用来遮掩身体,在生存中减少外界对身体的伤害。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服装逐渐发展为修饰人体,显现身份、地位。
4、抗菌防臭功能
抗菌功能织物最初是作为军事用品出现在二战时期,当时是用季铵盐作为整理剂处理军服,从而有效减少伤员的细菌感染率;目前织物的抗菌防臭功能主要通过两种方法获得,一种方法是将抗菌剂加到成纤的高聚物中,经纺丝后制成抗菌纤维; 另一种是后整理过程中添加抗菌剂的方法获得。时至今日,无机化合物、金属化合物和天然化合物等三方面的抗菌防臭整理剂的开发研究发展迅速。
5、防虫防蛀功能
防虫防蛀功能的面料具有抵御害虫,阻止有害微生物生长,防止疾病传播的功能,帮助提高人类健康水平。具有防虫防蛀功能的面料能有效的消灭生活中常见的如螨、蚊、蛀虫等有害生物,并起到良好的驱避作用。目前它的制作一般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用本身具有杀菌防蛀功能的纤维或者其与合成纤维以一定比例混纺制成织物。第二种是通过在浸轧防虫防蛀整理剂,或者在织物表面涂覆防虫防蛀整理剂形成一层防虫药膜,整理剂主要由拟除虫菊酯类化合物为主的微胶囊或环丙烷羧酸酯液体组成。
(六)防辐射功能
辐射对于人体的危害在近年来一直是比较热门的话题,随之环境的恶化,以及手机、电脑、微波炉等家用电器的普及,人们对生活中的辐射现象发出警觉,辐射污染已经成为继水污染、废气污染及噪音污染之后的第四大污染,人们对防辐射功能织物愈发重视起来。防辐射面料的应用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60 年代就已经开始出现。随着科研技术的进步,防辐射面料已不再如往昔一般笨拙,轻薄柔软、吸湿透气、无副作用、可水洗、效果持久等已经成为的新防辐射面料的特点。这期间经历了 5 个发展阶段: 第一代金属涂层面料; 第二代金属镀膜面料; 第三代金属纤维与纯棉纤维混纺;第四代多离子织物;第五代电镀金属织物。
除了上述专业防护领域,防辐射面料现广泛用于孕妇、婴幼儿服装,成为民用服装。
七)阻燃功能
阻燃防护服是各种防护服装中应用最为广泛的品种之一,阻燃防护服是指在接触火焰或炽热物体时,能够防止服装本身被点燃或减缓并终止燃烧的防护服装。
纺织品的阻燃改性方法有三类:
(1) 共聚法阻燃改性,将含有 P、S 或卤素等阻燃元素的化合物作为单体,在高分子的合成阶段引入到纤维分子链中,以赋予合成纤维阻燃性。
(2) 共混阻燃改性: 纺丝制备阻燃纤维的过程中将阻燃剂加入到聚合物体或溶液中,但阻燃剂的添加对纺丝过程会影响较大。
(3) 阻燃后整理改性,是指在织物或者纤维织造好后,将阻燃剂通过吸附沉积、黏合作用、化学键合等物理或者化学手段附着在织物上。
阻燃后整理改性是工业生产中最常用的阻燃方法之一,也是最早应用,最为成熟的织物阻燃改性方法,常用于棉织物、纤维素纤维等天然高分子纤维,还可用于棉纤维和合成纤维的混纺织物及绝大多数的合成纤维。阻燃织物主要用在各类防护工作服及救火防护服上;常规工作服按整理工艺及材质大概可以分为 4 类: 特殊材质耐高温阻燃工作服、涤棉阻燃工作服、全棉阻燃工作服和铝膜棉布阻燃工作服。
(八) 吸湿速干性
吸湿速干性是指面料将皮肤散发出的湿气有效排出并快速干燥的性能。人体在剧烈运动时,会产生大量汗液,此时贴身衣物对水分的吸湿排湿性能是影响人体舒适度的主要因素。因此吸湿速干性也称速排汗性,多针对于贴身内衣。为了增进织物的吸湿排汗性,在织物构造采用新型结构,促进汗液的吸收和排除,但是作用微小,主要更依赖于纤维的吸湿排汗作用。由于出汗处的皮肤温湿度较高,皮肤与织物摩擦力较大, 依靠织物的芯吸效应将水分排出是理想的途径。采用多孔、中空、特殊截面、微纤维类纤维织造获得卓越吸水疏水性能是目前市面上常见的吸湿速干面料的最主要的使用方法。除了以上提及的几大类,随着科技研发的进步,功能性织物的还增加了吸光、光敏、防油、防污、除甲醛、天然芳香、等多种特色功能,适用的行业范围也遍及各行各业。
三、总结
户外运动服装中采用的功能性面料,一种以登山服、滑雪服等冲锋衣为代表的外穿防护型面料,风格粗犷,手感硬挺,对产品性能要求非常高,适用探险和恶劣环境下使用,对人体起到保护作用,主要有防水、透气透湿、及高抗撕破要求等;另外一种是休闲功能性面料制作的服装,此类布料以休闲时尚为主,讲究做工精细、手感柔软、穿着舒适,适用于旅游、野外活动主要功能为抗菌、保暖、吸湿速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