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你喜欢
来源:玉溪网
□ 玉溪日报全媒体记者 邢定生
点石成金是传说中的神仙手段。在玉溪,云南蓝晶科技有限公司通过现代科技利用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与设备,点石成“晶”,依靠蓝宝石结晶生产,成为玉溪高科技企业的一面旗帜。
跨入“蓝海”
云南蓝晶科技有限公司前身恒达钢构是一家建筑企业,为玉溪市首家获得钢结构专项施工一级资质的建筑企业,在建筑业中逐渐积累起了不小的名气。就在企业顺风顺水的时候,恒达钢构却改弦易辙,脱离熟悉的建筑市场,转向另一方陌生的领域发展。
2000年,50岁的恒达钢构创始人吴康带着刚大学毕业的儿子吴龙驹专程前往北京,拜访中科院物理所晶体学研究专家,获得了人造蓝宝石及其应用前景的前沿信息。
提到蓝宝石,让人联想到的是散发着湛蓝色彩的蓝宝石珠宝首饰。然而,制作珠宝首饰却只是蓝宝石小众化的用途。
蓝宝石硬度达到摩氏9级,仅次于金刚石,其高耐磨性、高透光率、高导电性以及耐高温、耐腐蚀等优良特性,使其在民用、军事以及空间技术等领域成为难以替代的材料。
天然的蓝宝石数量稀少,价格昂贵,人造蓝宝石便应运而生。在西方,人造蓝宝石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当蓝宝石用途不再局限于珠宝首饰后,其需求量越来越大,由此催生了人造蓝宝石产业的兴盛。然而,其相关技术却只掌握在美国、俄罗斯、日本等少数国家手里。
吴康看到了其中的商机。2001年,他建立了蓝晶实验室,并定制了10多台晶体生成炉,开始了蓝宝石晶体生长的探索,成为此领域中国第一批“吃螃蟹者”。
2002年,云南蓝晶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从建筑行业跨入科技“蓝海”,没有人才和技术,能不能顺利让蓝宝石晶体生长出来?多年辛苦积累的那点老本,能不能支撑下来?产品弄出来后,该往哪里卖?前途云遮雾罩,一切都是未知。吴康父子走上了一条注定是充满崎岖和坎坷的路。面对发达国家严密的技术壁垒,吴康父子只能一步步、一点点地摸索,其中的艰难可想而知。
父子俩不分白天黑夜,蹲守在实验室里,然而,一次次打开炉子,所看到的都是一团焦黑的废渣。
辛辛苦苦积累的第一桶金消耗殆尽,专家撑不住走了,吴康没有选择放弃。
吴康父子几乎跑遍全国从事晶体研究的科研院所,很多专家都劝他们放弃;他们自创的“坩埚下降法”晶体生长技术,也不被专家所看好。吴康父子俩依然选择了坚守。
每隔10来天便经历一次失败的打击,有多少人能坚持下来?吴康父子却坚守了五年。
2006年9月的一天,当吴龙驹麻利地打开炉子,眼前是一块杯子大小的白色结晶。2000多个日日夜夜的不懈坚守,终于拨云见日。
蓝晶生长技术掌握在手,云南蓝晶科技有限公司在浩瀚的“蓝海”扬帆起航。
“精专”发展
在云南蓝晶科技有限公司的展室里,其显著位置摆放着一个白色的柱体结晶体,这就是“蓝晶”的拳头产品,切磨成衬底片后,可生产琳琅满目的下游产品,其中有大家熟悉的LED灯具,以及液晶电视、笔记本电脑、高档表盖等。
公司晶体生长部总监秦松告诉记者,人造蓝宝石先以铝土矿提纯物三氧化二铝为原料,再把三氧化二铝放入晶体生成炉,通过科技手段模拟蓝宝石自然形成过程,把漫长的生成过程压缩在七八天里完成;添加少量铁粉,生成的晶体便是蓝晶。目前公司产品主要为白晶,材料利用率达75%,在行业处于领先水平。
蓝晶生产及其利用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从上游铝土矿开采、三氧化二铝提纯,到下游各种晶体加工应用产品,云南蓝晶科技有限公司走的是“精专”发展之路,专注于蓝宝石晶体生长技术及其晶体生长设备的研发。
“我们每年可生产光电子LED半导体照明衬底片4800万片,产值5亿元左右,为国内规模最大的衬底片生产企业。”公司总经理吴龙驹告诉记者,2013年和2017年,蓝晶科技先后实施了新增1300万片和3500万片项目,使企业成为国内最大衬底片提供商。
蓝晶科技自主研发的生产设备和晶体生长技术属全球独创,打破了美国、俄罗斯、日本、韩国的垄断,产品技术、工艺、质量等关键性指标处于全球同类产品领先水平,市场占有率位居全球前列,为中国半导体光电器材产业发展提供了关键性基础材料支撑。
多年来,云南蓝晶科技有限公司共获得授权蓝宝石晶体生长及加工相关专利技术57项,拥有注册商标3项,制定企业标准12项。仅2017年至2020年,蓝晶科技共投入研发经费6345万元。
2018年,云南蓝晶科技有限公司荣获全国第三批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作为云南省唯一夺冠企业,刷新了“云南制造”历史,树立起了“玉溪制造”高质量发展的新标杆。
吴龙驹告诉记者,促进中国LED及晶体材料产业发展是蓝晶科技的使命所在,下一步公司发展的目标是继续保持技术的先进性,力争成为全球衬底材料研发和生产的领导者和主要供应商之一,将云南建设成为我国主要的LED技术产业基地,进一步提升中国LED产业在国际产业中的地位。
编辑:刘燕 审核:杨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