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宝店铺 阿里店铺 服务热线:18968044126

> 行业动态 > 行业动态 > 2021年钨制品市场与价格趋势管窥(三)
2021年钨制品市场与价格趋势管窥(三)
来源:中钨在线 2023-05-20 322
  • 收藏
  • 管理

    本文第一、第二部分分析了钨制品加工生产的宏观经济环境影响和钨制品成本构成即价格上涨的合理因素和基于经济理性的市场原因。本部分进一步分析钨制品价格大幅上涨可能的外溢效应,钨制品产业链尤其是中小企业面临的问题和风险。

    三、钨制品未来问题、风险和机遇

    3.1钨制品价格展望

    (1)钨制品价格的短中期趋势预测

    综合市场供需、相关原辅料和周边产品价格、宏观经济数据和买卖双方的心理预期,上周一开始中钨在线即预测钨制品价格将面临一个价格上涨的过程,并预计上周主要钨制品报价为3-5%的上涨幅度,钨精矿超过10万元每吨,APT则高于15万元每吨,而中颗粒钨粉的价格会在233元每千克以上。截至本周钨制品市场实际成交价格印证了这一备受质疑的预测准确性。

    纵观历史上钨制品价格整体态势及与宏观经济(GDP)的关系,我们分析认为:除非有黑天鹅事件的突发影响,钨制品价格将呈现短期逐步上涨,在2021年底至2022年初总体上涨20%之后达到高点;从中长期考察,钨制品价格呈波动曲线上涨趋势,十四五末期至十五五初期总体达到40%左右是符合总体经济发展并相对合理的。

    钨精矿

    APT的最主要消费端钨粉及后续产品碳化钨粉2021年上半年钨粉末产量同比大涨了30%以上,钨铁的情况也类似于APT,生产总量也因钢铁行业的高景气需求而达到5千吨左右。我国钨制品行业由于中间产品的产能过剩而长期处于供应过量的买方市场,价格难以大幅度提高,同样中间产品,如APT的加工费也徘徊在2万以下,获利困难,而新近投资的符合环保等各项规范的中间品冶炼企业处于亏损边缘。

    由此可见,我国目前钨制品行业产能和产量过剩是钨制品在过去的数年里长期处于低迷状态,尽管我国GDP连续高速增长,但钨制品价格却远低于2011-2014年的原因,也是当前钨制品价格并没有在2021年我国GDP大幅增长、各类大宗商品价格陡然升高的情况下并未随着景气指数同步上升的原因。

    3.3钨制品市场面临的问题

    (1)制造业景气的影响

    进入2021年以来,我国上半年经济增速较快,但下半年经济运行情况将受到(1)新冠肺炎德尔塔变异病毒快速传播和防控问题的左右,尤其是国外市场的复苏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2)国内消费市场的复苏和延续性;(3)主要制造业指数呈下降趋势,未来走向尚待国内外复杂因素作用的综合效果。

    (4)新能源汽车对汽车行业的颠覆

    和3C产品一样,传统燃油汽车消费了大量的硬质合金刀具,因而长期以来带动了钢铁和钨制品的消费,但是由于排放要求日趋严格,汽车排放越来越受管制,各个国家都纷纷制定本世纪的碳中和目标,催生了新能源的开发和应用,其中,大众消费能源的主力传统燃油汽车成为了众矢之的,其替代品新能源汽车在近几年有了井喷似的增长,不仅仅是以特斯拉和小鹏的新能源汽车品牌跨速崛起,即使是传统汽车厂家也不断推出各自的新能源车型,更有奥迪等厂家已经明确了停售传统燃油汽车的时间表。

    传统燃油汽车和能源汽车最大的区别在于其动力提供方式和传动装置的不同,制造这些发动机和传动装置需要复杂大量的机械加工,这一点正是传统汽车大量需求硬质合金刀具、消耗碳化钨粉的原因之一,而新能源汽车极大简化了燃油传动驱动方式从而减少了对硬质合金刀具需求。所以,在可预见的未来,随着新能源汽车不断的技术进步和AI自动驾驶的软件和充电桩普及,燃油汽车将很快退出历史舞台,而硬质合金刀具行业也将面临一次巨大的需求落差和颠覆性革命。

    我们只要看看宝马发动机主体的复杂程度就可知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动力减少了多少的基机械加工工序

    (5)石墨烯、金属陶瓷和高熵合金的竞争

    石墨烯

    随着批量化生产以及大尺寸等难题的逐步突破,作为一种杂化连接的碳原子紧密堆积成单层二维蜂窝状晶格结构的新材料,石墨烯具有优异的光学、电学、力学特性,在材料学、微纳加工、能源、生物医学和药物传递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与各类钨制品具有较强竞争性的主要应用是新能源电池、储氢材料、航空航天 、感光元件、复合材料等已知研究成果。其中,石墨烯新能源电池和储氢材料将对目前尚未大规模推广和市场应用的纳米氧化钨在新能源电池中的应用具有快速充电、安全等性能和能量密度的替代性,尤其是石墨烯纳米涂层的柔性光伏电池板,可极大降低制造透明可变形太阳能电池的成本,这对于氧化钨在光伏领域的应用具有很大冲击;石墨烯复合材料是石墨烯应用领域中的重要研究方向,除了在能量储存、液晶器件、电子器件、生物材料、传感材料和催化剂载体等领域的优良性能,石墨烯复合材料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石墨烯聚合物复合材料和石墨烯基无机纳米复合材料上,石墨烯增强体块体金属基复合材料应用、石墨烯制多功能聚合物复合材料、高强度多孔陶瓷材料的诸多特殊性能使石墨烯在替代钨基材料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金属钨

    (6)西式产业规范的风险

    美国2010年通过的《Dodd-Frank Wall Street Reform and Consumer Protection Act》(多德-弗兰克保护法)法案第1502节要求那些产品中含有由刚果金或其邻近国家开采矿物所提炼出来的钽、锡、钨、金等金属(即3TG “Conflict Minerals即冲突金属”)的美国上市公司,须报备其金属来源,以防止为了防止冲突所伴随的童工劳动及强制劳动等侵犯人权的现象。受该法案约束的矿石包括锡矿、铌钽铁矿、金矿、钨锰铁矿以及其它矿石,受该法案约束的有刚果金、刚果布,中非共和国,坦桑尼亚,苏丹,布隆迪,赞比亚,卢旺达,安哥拉,乌干达,这些国家的铌钽铁矿的产量大概占全球产量的15%到20%,大致有5500家美国上市公司受到该法案的监管。经合组织通过的“Due Diligence Guidance for Responsible Supply Chains of Minerals from Conflict-Affected and High-Risk Areas(受冲突影响地区和高风险地区矿业责任供应链尽职调查指导方针)”要求企业必须有让人相信“无冲突”的理由,标示出产品是从接受第三方机构监查后得到认可的冶炼厂采购;日本电子信息技术产业协会(JEITA)设立了“冲突矿物有责采购探讨会”等组织,电子行业行为准则(Electronic Industry Code of Conduct,EICC)及全球电子可持续性倡议组织(Global e-Sustainability Initiative、GeSI)实施的CFS(非冲突冶炼厂)计划则是主要的验厂组织。

    我们注意到消费电子产业是刚果东部武装冲突的矿物的最大终端用户,电子产品公司收购中间商加工冶炼后的金属,用于制造手机、数码相机和电视等产品的零部件。我国钨制品行业基本上并不涉及相关的矿产资源,但是在目前加入地址位于美国的The Responsible Business Alliance(RBA)the Responsible Minerals Initiative(负责任矿物倡议RMI)的钨制品企业全球总共41 家中,包括几乎涵盖了我国主要钨制品产能80%以上的22家中国主要的钨制品企业,这将使中国企业不得不接受西方的治外法权和不公平的非市场因素竞争同时可能面临巨大的经营风险。

    符合RMI的钨制品企业

    显而易见,来自所谓“冲突矿物”地区的钨精矿或其原矿,其成本和风险都远远高于国内钨矿开采成本,全球有且仅有中国具有绝对钨资源优势,因此几乎不可能有来自非洲战乱地区的钨精矿进口到国内,所以中国钨制品企业参与到RBA指定的RMI体系中,接受西方调查,大概与我国目前贸易过程中钨制品资源优势地位相悖,也不符合一般商品交易的市场原则;更为重要的是,我们认为相关企业可能将不得不面对额外的管理费用和巨大的未知风险:

    数泄露风险

    目前的常识使我们了解,即使是微软、谷歌、脸书和亚马逊等一类的数字巨头都难以抵御来自美国政府的无休止的以国家国土安全为理由的数据要求,美国政府甚至对普通人“和谁说话”、“说了什么”都感兴趣,我们可以想象,位于美国的RBA所获取的我国钨制品企业的详细数据必定是很多美国政府部门和商业竞争对手感兴趣的资料,而其风险可能远非仅仅是商业竞争。“滴滴出行”在美国上市即被国家网信办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按照《网络安全审查办法》实施网络安全审查,由此可见我国企业数据泄露问题的严重性和危害,也足见国家对于企业数据安全的重视。

    “良好棉花协会”式抹黑

    2021年流失了近30%中国市场的H&M等企业就是因为瑞士所谓的“良好棉花协会”对原产于我国的优质长绒棉的罔顾事实的抹黑引起中国人民的愤慨和抛弃所致,事实上,类似“良好棉花协会”的西方利用其话语权和国内法案成立的各类组织,仍将会不断动作频频。在过去的几十年间,我国制造业励精图治在很多领域实现了对西方发达国家相关产业的成功逆袭,并建立了相对完整的产业链,西方国家对我国的产业升级和智能制造如芒刺在背,这类抹黑仍将时不时进行,所以我国有关产业和企业必须要未雨绸缪,以免因抹黑和歪曲而受到巨大的不可预知的风险和损失。和RBA这类组织一样,“良好棉花协会”事件中,我们也看到很多中国棉花防治等相关企业也是其会员,也缴纳了大笔的会费,但这些组织并未真正秉持公正态度。这样的教训,值得我国钨制品行业深思和借鉴。

    孟晚舟式的司法问题

    被加以莫须有的罪名长期扣押华为CFO孟晚舟事件至今没有得到解决,相信世界上绝大多数人都清楚其理由仅仅是因为华为的技术和中国的产业领先,而不是什么所谓的伊朗等等理由,所以前有华为事件,我国的钨制品企业就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未来可能也会因为自己出钱资助的所谓“负责任”组织出具的数据和材料使得自己的出口货物被扣押,甚至企业和管理人员面临孟晚舟式的司法问题。

    额外的费用负担

    RBA的RMI等相关年费、尽职调查、验厂、提交报告、年审等越来越高的非生产经营费用,可能对于大型企业是九牛一毛,但是对于我国众多中小企业却是一笔不小的负担,也是一个雪上加霜的伤害。我们不得不在某种程度上表示,钨制品大部分原产于中国,但是要证明这一点却需要美国的一个组织说了算,就如没有什么钨资源的英国建立了一个国际钨协那样。

    (7)碳足迹和碳税

    近年来,欧美各国面对我国在钨钼稀土等产业上的优势,和为实现碳中和目标不断推出的碳税,我国钨制品行销全球的的碳足迹相较于欧美近年来自主开发的钨钼稀土等关键材料没有环保优势,加上西方对新能源等越来越依赖于我国产业的担忧,估计我国钨制品行业将面临高碳税的隐忧。

    (8)反倾销

    欧盟于1990年开始对我碳化钨征收33%的反倾销税,2009年12月30日,欧盟再次对该案发起日落复审,并于2011年3月24日决定继续维持该措施;2013年6月欧盟对原产于中国的钨电极作出反倾销日落复审终裁继续对自中国进口的涉案产品征收普遍税率为63.5%反倾销税;以前也有传言美国的相关产业也有对中国的钨制品提出了反倾销呼声,由此可见,欧美为了自身利益,在确保钨的中间产品顺利从我国进口的情况下,采取反倾销措施对处于不利竞争地位的相关产品征收反倾销税以遏制我国钨制品的出口竞争优势,这就意味着任何我国钨制品产业具有竞争优势的产品未来都可能面临起反倾销制裁的风险。

    3.4 中小钨制品企业将面临的问题与困境

    我国的钨制品行业在整体产能较高甚至部分产品过剩,又同时存在高端产品缺乏的囧境,其中中小微钨制品企业所面对的困难尤其严重。

    (1)钨是国务院规定的保护性开采的特定矿种,采矿需要开采许可证及开采配额,中小企业资金紧张也不具备技术实力掌控和开采钨精矿资源,除了五矿、厦钨、江钨、章源、广盛等大型钨制品企业外,其他企业很难获新的大矿和采矿资格。

    (2)鉴于我国采矿权和采矿总量控制制度,我国的钨精矿是禁止出口的,而钨的中间产品也属于出口配额管制产品,我国除了十几家大型钨制品企业先后夺得了出口配额之外,中小企业几乎没有获得出口配额的可能性;同时有些钨制品属于两用物项产品,大部分需受到出口管制。

    (3)由于中小钨制品企业与生俱来的资金劣势,使其在技术研发、质量控制、产品营销等诸方面处处掣肘,步履维艰。主要表现在设备投入、更新和重置能力较差,尤其是检测设备设施技术含量和能力较差,而这些又带来了诸如资产质量偏低,生产效率低,产能有限等一系列问题;而自有资金和筹资问题带来的更为严重的后果是,中小钨制品企业很难在经济大幅波动,价格升降落差较大的市场中留有较大的自我保护的缓冲带。

    (4)安全及环保要求越来越高,许多小型钨矿山由于生产规模小,达到环保要求所需投入应对捉襟见肘,或者根本无法承受规范化的安全环保投入,势必会被陆续关闭,钨精矿产量将受到一定的影响。

    (5)各类资质要求和程序、流程、文件等繁文缛节对企业要求很高,很多资质难以获取,如ISO9001,ISO1400等认证,其直接后果是面对大型企业招投标,如中广核、中航大飞机、中铁等连基本资质都难以企及。

    (6)人力资源是一个企业最为重要的资产,人力资源的质量和稳定性决定了一个企业的生死存亡,但是囿于资金和自然地域条件限制,如平均薪资偏低、相对地域偏远、职位和薪资上升空间狭窄等不利因素对优秀的技术和管理人才吸引力不高。由于资金实力弱、盈利能力偏低乃至亏损、私营企业人力资源匮乏等短期内难以扭转。人力资源劣势可能是在钨制品市场供需和价格大幅波动的形势下压倒私营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

    本文第三部分完。在第四部分中,作者将就我国钨制品产业未来的机遇、可能的风口及中小企业的突围之道做粗浅的分析。

    本文仅就理论和市场因素粗浅描述,对于市场和价格变化持中立观点,不负责对市场任何的或有误导。

    本文为中钨在线原创,囿于知识和见闻,错漏之处在所难免,敬请不吝斧正为盼。

    本文如有参考、节录任何具有版权之信息,敬请声明或声索,中钨在线将立即纠正。

    中钨在线® 中钨智造®版权所有,任何内容和形式的使用须经书面授权。

    地址:浙江杭州市拱墅区祥茂路6号香槟之约园D座313

    总机:0571-86091286

    客服电话:18968044126

    行业动态

    行业动态 联系我们
    智钛公众号 智钛小程序
    浙ICP备2022018566号-2 | 网站地图 | 地图导航 | 智钛净化 | 纳米材料 | 技术支持:脚本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