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你喜欢
巧了,就在广汽上周五埃安的发布会海报上,就用硕大的标语显示着广汽在电池领域的大肌肉:我们即将发布的电车,那可厉害了,8 分钟充满 80% ,续航更是达到了 1000 公里。
差评君简单的给差友算一笔账,现在电动车 8 分钟 1000 公里的 80%,充电所需的功率大概在 900 千瓦,如果用常见充电桩 380 V 的直流电压,电流要达到 2400 安。
目前国家电网的快充电桩,最高也就支持 30 千瓦,退一万步讲,就算造出了支持 900 千瓦的充电桩,那你也不能为了给一台电动车充电,把整个小区都给整停电了吧。。。
那有的小伙伴想问了,抛开功率的问题,这个 “ 8 分钟充满 80% ,续航更是达到了 1000 公里 ” 的石墨烯电池可能出现么?
估计很多差友到现在都没弄明白石墨烯到底是什么,石墨烯真的这么神奇么?
上过初中化学的差友们应该都知道,在化学元素里有一种名为同素异形体的存在,它们都是由一种单一的元素组成的,却因为排列方式不同,而具有截然不同的特性。
而石墨烯、金刚石、石墨以及富勒烯都是碳元素的同素异形体。
其实石墨烯的发现也远比差友们想象的简单,这两位科学家用极其简单的工具:胶带!
他们把胶带贴合在石墨的表面,然后再通过一次次揭开胶带,得到了单层的石墨结构。
所以这些年被这些无良厂家们“ 妖魔化 ”的神奇材料石墨烯,远远没有大家想象的这么神秘。
不过由于石墨烯特立独行的二维结构,让它成为了一种价值巨大的材料。
首先是它超乎想象的轻,却异常坚固,它的强度是钢的300倍,却具有很好的柔韧性。
并且石墨烯还是一种几近完美的导热材料,导热系数高达3000-5000 W/m·K,这数值几乎能够秒杀几乎所有金属的导热性了。
另一方面,石墨烯表面特性受化学状态影响巨大,保持每一批石墨烯之间的稳定性很难,再加上纯石墨烯循环寿命低等,都是问题。
因此在现在实际使用中,石墨烯电池里的石墨烯往往是作为一种电极材料的掺杂物出现,稍微改善下导电和散热问题就不错了。
想要彻底突破如今电池的瓶颈,还离得远着呢。
就像各大手机厂家早就知道石墨烯电池是香饽饽,很早就进行了布局,投入了几年到现在都没一个能拿出量产的产品来。
是石墨烯真的没用么?不是,是因为低成本的石墨烯电池没用,有用的石墨烯电池造价又太高,只能实验室用用。
更别提,其实这次广汽的宣传广告其实玩的也是一手文字游戏。
在院士下场怼了广汽后,广汽赶紧表示 “ 石墨烯超级快充电池 ” 和 “ 长续航硅负极电池 ” 是两种电池。
广汽的石墨烯电池全称是“ 石墨烯基超级快充电池 ”并不是真正的石墨烯电池,另外充电快的是石墨烯基超级快充电池,长续航的是硅负极电池。
除此之外,还有什么“ 石墨烯面膜 ”、“ 石墨烯充电宝 ”、“ 石墨烯地板 ”等等,那叫一个:万物皆可石墨烯。
任何产品只要往里加点石墨烯,瞬间就能得到“ 高科技 ”的加持,能够产生什么离奇的功效,你都不用怀疑。
但是石墨烯很多特性是要在高纯度高比例、或者是非常严格的化学结构设计的前提下才能实现的。
现在的石墨烯产品,更多是 “ 高科技安慰剂 ”,除了卖的更贵,好处非常有限。
等石墨烯真正实用起来?先让单层石墨烯成本降低 100 倍再说吧。
而 “ 石墨烯 ” 也顺利和 “ 量子 ”、“ 负离子 ”、“ 纳米材料 ” 等高科技名词,一起成为了智商税的重灾区,为广告营销行业做出不少贡献。
让这些技术高频率的出现在一些负面新闻里,甚至诞生了一些出名的梗,让消费者一听到这些词汇就不自觉的提高警惕,这合理吗?
甚至在学术界,石墨烯的名声也都快臭了,因为拿石墨烯来灌水写论文的人太多了。
在去年还闹出过一个出圈的笑话,一位学者为了讽刺石墨烯论文灌水的现象,一本正经的写了一篇往鸟屎里掺石墨烯,鸟屎的电催化效果是否会增加的论文。
没想到还登上了美国材料界的顶级学术期刊 ACS NANO 。
差评君曾经也写过这件事,感兴趣的差友可以去翻翻我们以前的文章。(一坨鸟屎,把研究石墨烯的学者脸都糊青了 )
石墨烯的发现本来是一件大好事,可是在一些无良厂商和学者的滥用之下,却逐渐变味,都已经到了“ 谈石墨烯色变的地步 ”。
而差评君给差友们普及石墨烯这种超级材料,也仅仅是希望能够做到正本清源,让大家在面对这些虚假宣布的时候,能够有自己的判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