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你喜欢
6月28日,北京地铁6号线,暑假前,6号线列车都将穿上“光触媒”外衣,以降低车厢内汗臭味。图/视觉中国
检测结果显示,车厢内细菌总数减少了80%;有效期约3个月;今后有望推广至其他线路
北京高温天气已持续多日,近日不少乘客反映,早晚高峰,地铁车厢内的异味儿令人难以忍受。北京地铁官网信息显示,6月以来,地铁6号线工作日日均客运量达到100万人次,周末日均客运量也超过50万人次。
为解决乘客反映的问题,近日,6号线率先尝试在车厢内运用黑科技“光触媒”除臭杀菌。检测结果显示,使用光触媒后车厢内细菌总数减少了80%。据介绍,下一步将根据情况将光触媒推广到更多线路。
据介绍,目前光触媒主要用于空气净化、水处理等环保领域,将光触媒运用于净化地铁内空气,在北京尚属首次,在国内也不多见。
【实验】
车厢内细菌数减少80%
在光触媒正式运用到车厢内前,6号线列车“悄悄”进行了一场实验。
北京地铁运营一分公司安全质量部副部长刘畅介绍,在批量使用光触媒之前,地铁相关负责人、技术人员特意错开早晚高峰,在9点到13点之间做了一次实验,测试了光触媒在车厢的实际效果。技术人员选取了一辆返程的6号线地铁,在其中一节车厢涂上光触媒,由第三方检测机构对涂抹光触媒前后的车厢空气质量进行检测。
刘畅介绍,在涂抹光触媒之前,实验人员先检测了车厢内部空气的各项指标,随后运用高压设备,将第一层光触媒涂抹在车厢的天花板、侧壁、地面和坐椅等乘客可以接触到的地方,这一层主要起到快速杀菌和去除异味的作用。涂完第一层光触媒后,再涂第二层,第二层主要为了能够长时间杀菌和消除异味。
涂完两层光触媒后,为了让光触媒涂层在车厢中形成膜,并充分发挥作用,车厢封闭静置了3到4个小时。最后,实验人员再次对车厢内的空气进行检测。
检测结果显示,使用光触媒后车厢内部的空气质量有了明显提升,空气中甲醛和苯的含量分别下降了64%和50%,细菌总数减少了80%。“当然,在使用光触媒之前,车厢内的空气也是达标的。”刘畅说。
【安全】
无色无味对人体没影响
实验结束后,光触媒开始批量运用到6号线所有列车车厢。从6月初施工至今,6号线所有64辆列车已基本完成光触媒的喷涂,预计下周工程将全部完工。喷涂一次光触媒产品的有效期为3个月,之后需要继续在车厢内进行补喷。刘畅介绍,安装光触媒的时间也错开了早晚高峰期,尽量减少对乘客的干扰,施工时间基本上在9点到13点,以及19点半到23点半。
目前在地铁中使用的光触媒产品是无色无味的,对人体没有影响,乘客在乘车过程中不会对它产生直接的感受,“或许有的乘客能闻出车厢内气味的变化。”刘畅说。
记者随机采访了乘坐6号线的几位乘客。市民刘先生住在6号线青年路站附近,平时经常乘坐6号线出行,当被告知车厢内安装了光触媒后,“没注意到。”他说。另一位在京工作的吴女士同样也没有注意到车厢内有明显变化,“可能空气稍微好了一些。”
6号线地铁是光触媒产品在北京地铁的第一个试点,“之所以选择先在6号线使用光触媒,是因为6号线早晚高峰期满载率比较高,车厢内人多拥挤,异味和细菌相对多一些。”刘畅说。
据刘畅介绍,如果光触媒在地铁6号线的试用情况良好,下一步可能将光触媒推广到全市地铁线路。
■ 科普
光触媒多用于防污除臭等环保领域
北京大学化学学院教授徐东升介绍,光触媒是一种光半导体材料的总称,它以纳米级二氧化钛为代表。在紫外线作用下,光触媒能产生强烈的催化降解功能,激发氧化还原反应,将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如甲醛和苯分解为无害的水和二氧化碳,还可以破坏细菌的内部组织,有效杀灭多种细菌。
徐东升认为,将光触媒运用到地铁车厢中净化空气,在技术和原理上都是可行的。光触媒虽然必须接触到光照才能发挥作用,但地铁车厢内的灯光条件足以满足光触媒的这一需求,从而让它起到分解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去除车厢内异味的效果。
中国固态离子学学术会议资料显示,在国际上,光触媒目前已成为解决环境污染治理问题的重要基础技术。近年来,光触媒已在防污、抗菌、除臭、空气净化、水净化等多个环保领域达到实用化水平。
美日韩等发达国家很早就加入到光触媒研发行列,并将其投入到环保领域。例如,美国宇航空间站净化工程、海上油污降解工程和日本公交公司、地铁站的消毒工程等,都使用光触媒进行处理。早在2005年,日本国内的光触媒及相关产品市场规模已达120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71.7亿元)。上世纪90年代,日本就已申请了众多光触媒应用方面的专利。
新京报见习记者 黄哲程